陶韵三江 行知立特
2015-11-11 09:25:04 来源:中国教育报
原标题:陶韵三江 行知立特
特色学校建设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从20世纪末就开始把特色学校建设纳入国家教育发展战略规划。2006年,“重庆市中小学特色学校发展战略”课题研究正式启动。重庆市合川区作为陶行知亲自开展教育实验的重要基地,近年来坚持“1248”区域教育发展思路,在构建以“创造教育”为核心、以“开放教育”为动力、以“阳光教育”为保障、以“和谐教育”为基础的“四型教育”过程中,基于自身的历史传统、文化基因、学校实际,坚持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灵魂,走“行知立特”的区域整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之路。鼓励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基础的学校,创造性地探索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最终实现优势互补、特色发展、整体提升。
历史选择:区域特色学校建设的理论之思
特色学校建设,具有地域性、个性化等特征。既要有“生于斯,长于斯”的“在地性”,又要遵循时代的发展要求和教育的共性规律。
追根溯源,确立区域教育特色发展的文化定位
特色学校之特,灵魂在文化之特。区域教育特色发展确定什么样的文化定位,必须从本地的历史中去追根溯源。合川是具有几千年传承的古巴国别都,名家辈出、历史厚重、文化浓郁——宋元时期“钓鱼城”之战创造战争奇迹;史学家张森楷、“清官第一”于成龙、“近代船王”卢作孚等名流在此任职创业;合川还是少年英雄刘文学的故乡和中国龙舟之乡、全国儿童画之乡。1939年7月,陶行知先生在合川草街镇的古圣寺里创办了育才学校,进行了长达7年的教育实践。面对众多资源,我们认为,从发展的实际需求和适切性看,陶行知教育思想是最宝贵的资源。走“行知特色”之路,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理论梳理,明晰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及现实意义
陶行知教育思想,主要以“生活教育”为纲,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含,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蕴含着丰富的创造教育思想。它启示我们: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必须推进特色学校建设,使教育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个性化人才。
实践总结,把握区域特色学校建设的历史机遇
合川区选择以陶行知教育思想引领特色学校建设,源自于多年来积累的丰富经验。合川从1988年3月开始进行生活教育整体试验。之后,承担了国家课题子课题“创业教育在合川”研究,重庆市级课题“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实践应用研究”。新课改以来,合川区明确提出“深化‘一校一品’建设,促进中小学特色有效衔接、常态化实施、品牌化发展”。走整体推进特色学校建设之路,是合川区把握机遇,锐意进取,突破自我的必然选择。
立足实际:区域特色学校建设的行动之策
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建设,需要行政层面自上而下的谋篇布局、整体推动。我们的策略是,立足实际,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作为灵魂和主干,以“1248”区域教育发展思路为坐标系,推动“和而不同”的特色学校建设。
政策驱动,规划先行
合川区成立了由教育部门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特色学校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制定出台了特色学校建设方案和活动方案,要求学校用项目的方式,分解“年、期、月目标”,有目的、分步骤地组织实施。我们以德育管理、教学管理、课堂教学、学校(班级)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从四个阶段进行规划:第一阶段,用1~2年时间,形成“项目特色”;第二阶段,用2~3年时间,挖掘优势项目,发展“特色项目”;第三阶段,用3~4年时间,形成“学校特色”;第四阶段,用4~5年时间,形成“特色学校”。当然,特色学校建设并非只能遵循这种线性的发展路径。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探寻在统一思路之下的多元化路径。有的学校从特色项目着手,形成学校特色;有的学校从文化的高度,进行整体设计;有的学校则是发扬原有的特色,进行深化、拓展,形成新的更大的特色。
尊重开放,鼓励多元
在开放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我们首先尊重学校教育资源的差异与优化,尊重开放与多元的特色选择;其次,尊重学校历史与现实的和谐;此外,要求学校合理选择特色项目,且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区教育部门启动了以学校为主体、行政为主导、教研为指导的“一校一品”建设工程,要求学校用三年时间分三步实施:第一,以特色项目为突破口,完成“普及、提高、精品”的分层序列。第二,特色项目与特色课程结合,形成校本课程。第三,从文化建设的高度推进“一校一品”建设,提升品质。最终,形成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薄弱学校与非薄弱学校特色协调发展的局面。
经费支持,评价导航
特色学校建设离不开经费投入,但又不能盲目投入,不分重点。我们建立了竞争性分配机制,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对积极性高、成效好的学校进行经费支持。区教育部门下发了以奖代补经费的实施方案,对评估验收合格的学校给予30万~50万元不等的补贴。针对校际之间的差异,制定了特色学校评价表、评估细则,建立了“基础评价+特色评价”的层级化评价体系,增强操作性和引导性。
科研引领,实践扎根
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离不开科研的引领。合川区以课题为切入口和载体,推动全区特色学校建设。通过系统管理、创新方法、及时反馈、交流提高、推广成果等形式,形成了四个规范、四个层次、四个体现的“三四”区域动态性课题研究网络体系。目前,区教科所组织区级特色学校建设方面的研究课题97项,其中“特色学校创建与文化建设研究”等重点课题18项,“学校科技特色学校建设的行动研究”等一般课题79项。
队伍培育,智慧护航
建设特色学校,关键在是否有一批优秀的特色校长和特色教师。我们以教研机构为纽带、以提升校长办学理念为前提、以打造特色师资为关键、以构建“区级—学区—学校”三级团队为保障,培育特色队伍。第一是提升校长领导力。从2012年以来,每年都组织全区中小学校长赴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参加高级研修,提升校长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改革等方面的能力。第二是提升教师执行力。组织开展特色学校建设方面的区级、网络、校本培训等3500余人次。组建了4个名师工作室,着力建设学习型团队,培育智慧之师。
学区联动,资源共享
学区是一个跨镇街区域的团队,合川共分为8大学区,每个学区由3~4个镇街教育管理中心及20余所中小学组成。在特色学校的建设过程中,合川区立足学区实际,促进学区内部与学区之间资源共享,发挥整体合力。一是学区特色个性建设。本着教育学术研究与交流一体化、教研与培训一体化、质量监控与教育督导一体化原则进行,保证不同的学区凸显不同的陶行知教育思想特色主题。二是学区资源整合。通过合并部分学校,优化学校布局,扩大优质资源。三是学区间、学校间互动。合作开展各类教研交流活动。通过实施学区制度,促进了区域教育在整体上的联动发展、特色发展。
文化引领:区域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之维
文化是特色学校建设的灵魂。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必须唤起区内学校的“文化自觉”。正是因为文化的引领,特色学校建设才从行政推动走向了价值认同。在实践中,各学校从人文校园、特色课程、生本课堂、实践活动、校社互动等五个方面进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人文校园,为特色学校建设培育文化体系
人文校园建设包括精神范畴和物质范畴两大方面。一是凝练学校文化的理念体系,形成文化谱系。二是根据学校的特色理念文化,进行环境文化建设。在我们的规划和要求下,全区每一所学校都总结提练出了自己的理念文化系统,并开展了人文校园环境建设。例如,凉亭子小学在总结少年警校办学特色的基础上,提练出“以警养德,以警促智,以警健体,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齐步走 永向前”的校训,“步调一致 勇攀高峰”的校风等一训三风。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少年军校示范校、全国特色教育示范学校等多项荣誉。新华小学打造“三香教育”特色,进行文化功能分区建设,营造出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得到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郭永福高度评价。
特色课程,为特色学校建设构建内容载体
特色课程是特色学校建设的内容载体,是学校特有的价值观和办学理念在课程上的体现。在合川区教育部门的规划、要求下,各中小学校在贯彻落实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着力在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上体现特色。一是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基于学校的特色文化理念,组织教师、社会各界人士开发校本课程。例如,合川中学开发了100多门校本选修课。自选课安排在每天下午的最后一节,全校选课走班。小记者站、科技活动等课程,入选重庆市100门精品课程。二是延伸式课程整合。即将国家课程的一些内容与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行延伸整合。如,久长街小学注重艺术教育课程内部的整合,以及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学校先后两次被国家教育部门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生本课堂,为特色学校建设牢固课堂根基
课堂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阵地,是特色学校建设的根基。合川区将特色学校建设与区域推进“生本式卓越课堂”建设相结合,构建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由“基本式+变式”组成,基本式为:自主学习、展示点拨、总结训练,但这三个步骤也是灵活的、变化的,最终目标就是促进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发展。例如,龙市中学通过“农村高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和“生命教育在农村学校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构建了“四段八环”教学模式,注重独立学、合作学、交流学、点拨学的统一。育才小学在传承中丰富和发展陶行知教育思想,探索“即知即传,合作探究”的“小先生制”教学模式。
合川区还积极推进“生本式卓越课堂”评价改革,核心理念是“以学评教”。从学生自主管理系统、教师自主管理系统、学校文化自觉系统这三大系统着手改革,使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服务于师生的成长需要。
多彩活动,为特色学校建设搭建多元平台
活动是特色学校建设的重要平台。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熏陶和锻炼,得到的成长不亚于传统课程。合川区注重统筹安排多彩活动:一是活动平台多维,包括国家—省市—区县—学区—学校五个层次;二是活动类型多样,包括仪式类、社会实践类、校园节日类、公益类四种类型;三是活动形式灵活,具有开放性。例如,大南街幼儿园围绕“根植生活、巧绘童心”的园训,倡导“班班能亮相、人人都精彩”的活动宗旨,以“三大教育基地、四大经典活动”为主要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组级和园级特色活动。
校社互动,为特色学校建设构筑动力资源
在开放教育、和谐教育时代,特色学校建设不再是局限于学校自身的内部行为,而必须建立起学校与社会的互通互动关系。合川区域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一大亮点,就是一方面从社会的实际需求出发,创建特色,服务社会;另一方面开放办学,充分利用社会各界的力量,支持特色学校建设,构筑动力系统和资源保障。例如,南津街小学组织小画家们参加国际龙舟赛合川赛区书画50米长卷表演、为合川“创卫”做低碳生活宣传,还邀请社会上的优秀书画人士进校园,为师生传经授课。官渡小学由社区提供经费,安装了视频网络系统,方便留守儿童每周与家长交流。
如今,合川区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主题的区域特色学校建设已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为实现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我们将继续全面深化区域特色学校建设,切实办好百姓身边每一所学校,把合川建成全国的“师陶”圣地和名片,让陶行知教育思想永远闪耀时代的光辉。
(田儒澍 李 丹)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6-24)“行知中国”再进张掖 河西走廊体验英雄主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