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2015中国应急广播大会召开 业内聚焦融媒体时代发展之路

2015-11-11 08:15:00 来源:央广网

评论

央广网北京11月11日消息(记者张棉棉)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从2008年冰冻雨雪灾害和汶川地震时中国之声的特别直播,到随后芦山、鲁甸地震时,中国应急广播的“大显身手”,广播,这一媒体形态在危急时刻、灾难降临之时发挥着特殊的作用,随着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的时代到来,应急广播也正在顺应潮流不断寻求突破。

当突如其来的灾难到来,更早的预警或许就能拯救更多生命,这听起来似乎很难实现,可实际上,借助“大数据、社交媒体”等方式,通过应急广播却有可能将这一切变为现实。在昨天召开的“2015中国应急广播大会”上,来自政府、媒体、企业和专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思考并引领中国应急广播的融媒体发展之路。

在昨天召开的2015中国应急广播大会现场,日本放送协会(NHK)新闻部副主任田中圭一播放了一段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时的录像。在地震引发的海啸到来前28分钟,日本放送协会已经获得了来自气象厅的地震区域、震级的数据,随后日本媒体同行迅速中断直播,插播预警信息,提醒相关区域的民众主动防护。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完善的灾害预警体系,媒体的快速反应,值得同样深受各类自然灾害侵袭的我国奋起直追。就我国而言,虽然应急体系起步较晚,但是,潜力巨大。

今年1月,中办、国办印发《意见》明确,实施国家和地方应急广播工程,完善应急广播覆盖网络,打造基层政务信息发布、政策宣讲和灾害预警的应急指挥平台,并且把为全民提供突发事件应急广播服务确定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项目。中宣部副部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局长蔡赴朝指出,中央和地方有关广电单位积极行动,技术系统建设与技术标准研究、预警信息共享及发布机制建设,新媒体平台建设等不断完善。

蔡赴朝指出,民政、水利、地震、气象、海洋、林业等部门的预警信息已经实现与国家应急广播体系的自动共享。四川、广西、福建、河北、江苏、江西、西藏等七省区已经分别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签署了合作协议,比如广西的洪水预警信息分区域发布试验已经连续进行了两年,四川稳步推进全省应急广播体系的建设,并且成功举办了首次国家应急广播演练。

蔡赴朝说,正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国家应急广播的体系从最初的规划进入到了加快建设和实际应用的阶段,并且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

蔡赴朝百事,我们要看到,国家的应急广播诞生并成长于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背景、大趋势下,新的平台和新的技术给应急广播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同时带来了相应的挑战。

对应急广播来说,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又意味着什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阎晓明表示,这就要求应急广播要突出信息的应急特征,并有效地把应急功能渗透到各种传播渠道。这其中,坚持“平战结合”的呈现状态,尤为重要,也就是要实现平时服务与战时应急的平滑过渡;既要做到“全国覆盖”,又要有“区域性”,目前中央台正在尝试建立京津冀地区应急信息的共享平台,尝试实现同频率传播。

阎晓明指出,“平时知道你是谁,战时方知该找谁”。平常要做好“润物细无声”的基础性工作,加强服务宣传,讲解应急知识,让应急广播的传播力、影响力真正抵达普通民生,以此保证战时传播效果。战时则要强调反应迅速,及时应对,体现国家应急广播的水平和战斗力。

阎晓明说,立足于传统广播优势的中央台应急广播不仅是一个新闻的载体,更是一个具有功能性的服务平台,未来还将通过五种民族语言广播在民族地区试点“同频率”,从而更好的服务大众,将专业、权威、实用的信息让少数民族地区的听众可以共享。

阎晓明分析称,中国民族地区幅员辽阔、自然灾害很多,整个来说,不管是哪种媒介的覆盖,都覆盖的不是很好,所以这是我们广播独特的优势,而且很多民族地区的同胞习惯是移动的,特别适合广播的特性,所以我觉得民族广播应该向着成为国家权威发布信息的这样一个平台。”

为了更快地推动国家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目前,应急广播工作委员会正在紧张筹备中。中央台副台长王晓晖介绍,应急广播工作委员会成立的目的,是将广播电视、互联网、电信行业,以及政府部门、民间组织、企业等组织起来,让信息得到更好的共享;经过向上级程序的报批,预计明年应急广播专业委员会将会成立,并开始运作。

王晓晖建议,从我们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信息平台的无缝对接做起,其次在日常的应急宣传报道中形成合力,再其次,从现在起不管是哪里有自然灾害、社会突发事件,我们的应急体系协助的作用能够初步发挥作用。

以应急广播为中心,与相关行业形成合力,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服务的功能,高德地图事业部副总经理赵琳以他们拿到大数据后从而避免堵车为例,他认为,大家在开导航过程当中也可以通过语音播报收听的方式,得到更新更全当前的政府对于紧急事件的处理情况。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陈雪峰认为,应急产业的发展,包括应急广播完全可以制定统一的标准,用科学的方法来帮助受众获得认识,不仅仅是预警,还能够真正在危机时,对百姓心理上起到安抚或其他作用。

陈雪峰认为,在音频信息的呈现方面,比如节奏、韵律,什么时候停,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重读,什么时候去重读,尽量减少使用概率的信息,而多使用频次的信息。

另一方面,现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产品层出不穷,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闪淳昌建议,针对这一情况,国家应急广播要发挥媒体平台影响力,充分利用多渠道、多形式,及时发布应急信息,以扩大公众的覆盖面,广泛地普及防灾减灾的科学知识,此外,还应将应急广播体系和应急广播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农村和城市的规划,以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和响应能力。

闪淳昌表示,使应急广播信息和服务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进而推进我国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事业的全面发展。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