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故事]中捷友谊农场的历史见证
2015-11-10 08:25:00 来源:央广网
2013年5月中捷友谊农场首届对外合作推介会
中捷全景(央广网发 贾恒摄)
央广网北京11月10日消息(记者王志达)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2014年5月30号,25国驻华使节齐聚河北中捷友谊农场,150亿元合作项目在这里签约落地,象征着中欧友谊的农场,再次成为一片投资的热土。
在河北沧州的中捷友谊农场,一个占地800亩的葡萄酒庄逐渐成为人们周末游玩采摘的好去处。中捷?尼特拉酒庄办公室主任张建胜说,这是斯洛伐克联合工业公司的董事长舍波博士专门将驰名海外的斯洛伐克葡萄美酒引进中国,落户在农场: “因为舍波先生对咱们中捷有特别友好的感觉,中捷农场办了几届外交年会,他都参与了,看到咱们这边有一个酒庄项目他非常感兴趣,双方都比较感兴趣。”
当汽车驶入中捷友谊农场,沿着“友谊大街”前行,友谊广场、友谊纪念碑、友谊公园……不断映入眼帘,在这仅有26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处处都彰显着“友谊”的元素。“中捷人”田永彬说,这个建于建国之初的农场,正是中国和捷克友好往来的见证:“中捷农场可以说是一个具有非常深厚的国际友谊背景的农场,它成立于1956年。当时国家领导人朱德副主席,访问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捷克政府决定赠送一套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支持我国的农业发展模式。”
50年代初,为了支援新中国的建设,捷方向中方无偿赠送了670多件、可耕种10万亩土地的全套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中国用这些设备在河北沧州筹建国营农场,为永久纪念中国和捷克斯洛伐克两国人民的友谊,周恩来总理亲自将其命名为“中捷友谊农场”。如今矗立在农场中捷克援华专家和中国拖拉机手的雕像,就定格了这段难忘的历史。今年80岁的周传江曾是农场一号拖拉机手,他回忆说:“专家给指导,中捷农场的第一台拖拉机,我开的。当时心里边特别自豪,这个Z35轮式拖拉机是最先进的。当时除了中捷农场有,别的地方没有。”
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赠送我场全套农业机械设备受礼大会会场
群众在参观捷克赠送的农业机械
整装待运的农业机械
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一批批捷克学者、工程师同中国的建设者一起,在这片热土上挥洒了青春和汗水。周传江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捷克专家手把手地教操作:“收割机当时就叫康拜因,ZM330,这种康拜因当时在国际上是最先进的。就是这个!”
记者:“照片上这个是吗?”
周传江:“对,这就是当时那个车。”
记者:“这照片上有您吗?”
周传江:“有!头边上就是我!”
记者:“这张照片这么多人是在干嘛?”
周传江:“这是专家给照的,这是在检修呢,在检修康拜因,检修完了去收割。”
5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中捷友谊农场机械作业水平已经达95%以上,50%的耕地实现现代喷灌,中捷农场外事办副主任孙麟贺说,现代化的农场是中欧友谊的见证:“一般使馆新上任的外交官,都会形成惯例先到农场来看一看,每年捷克、斯洛伐克的企业家、经贸团组、文化团组还有一些友好人士,平均每年来中捷访问达30余次。”
2007年,中捷友谊农场告别传统的农垦经济模式,更名为沧州渤海新区中捷产业园区。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中捷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中捷产业园区高新区副主任李德成说:“近年来中捷与中东欧等国家的关系愈加密切,开工项目5个,总投资17亿元,已经签约的和达成合作意向的19个,总投资将近90亿元。我们共同揭牌了中捷友谊小学,还有中捷友好医院,中斯友好公园。我们这里不再是一个农场,而是一个现代化的小城,我们的目标是建成一个海陆交融、水林互映的生态型滨海新城。但中捷友谊农场名称继续保留,我们永远珍惜这份情谊。”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11-04)郑州一男子用钥匙划日系车 上写“中日友谊”
- (2015-11-06)"老外看习主席越新之行":友谊和合作是两国发展的主流
- (2015-11-07)习大大故事会之中越传统友谊
- (2015-07-13)“中国梦 丝路梦”国内段圆满收官 8月到海外“分享中国荣耀”
- (2015-11-05)[丝路故事]侨乡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再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