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业体系不衔接 高校新专业名称遭就业“拦路虎”
2015-11-09 17:40: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1月9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在今天出版的《中国青年报》上,一位正忙着找工作的985高校硕士毕业生写下这样一篇文章,名为《研究生就业屡被拒:专业名称挡住了就业路》。他说,“虽然早已听闻就业形势一年不如一年,但我万万没想到,因为我的专业名称,连投简历的机会都几乎没有。”
作者说,随着各大高校在学科专业设置上频频创新,学校设置了一个新专业“环境规划与管理”,然而,这个配备了雄厚师资、高融合性课程的专业,却在学生找工作时遭遇了“不被就业单位认同”的尴尬。网申填表找不到选项、“专业不符”成了家常便饭。明明是新兴专业,最后却只能填报:“专业不限”。
事实上,在我们的采访和调查中,像作者一样正在遭遇“专业困境”的毕业生比比皆是:第一位学生,专业是“新闻与传播”,就业单位招“新闻学”,前段时间国考报名,她报了一个国税的岗位,岗位要求的专业是“新闻学”专业。她觉得两个专业差不多,知识和技能也都相关,不会差太多,就报了。结果资格审查没通过,理由是专业不符。这位同学问了工作人员,得到的回复是专业必须严格对牢。
记者采访中的第二位学生,学的是新兴专业“电子商务”,而就业单位却只认“经济管理”或“计算机”,必须选择其中一个,身份尴尬,这位同学说,报名的时候几乎没有遇到过只招电子商务、或者明确地说要招电子商务专业的岗位。读这个专业,其实是归入经济管理系的,但是在我参加的这么多次考试看来,基本上都是划分在于计算机及应用类这样的技术类岗位。就算上了这个岗位,好像技术上面也跟不太上,考的时候也比较困扰。
第三位学生,面临的问题可能更具普遍性,学了“环境工程”,就业面窄,选择太小,不少人被迫选择考研,他说在他们专业当中,有三分之一的人选择去考研,三分之一的人选择从事与本专业不相关的工作,比如销售、行政,剩下三分之一,大都选择国考或者找不到工作在家待业,但国考供环境工程选择的岗位又少之又少。这位同学对记者说他觉得选择考研的同学,应该是在等环境工程发展得朝阳时期的到来。
这三个女孩的经历,相信不少正在找工作的同学们都有相似的感受。自己当年一心想选择的专业,到了就业时,却屡屡碰壁,不被承认。高校和就业单位之间在专业设置上的“信息不对称”,就像一场文字游戏,使得学生们“遭了秧”。
专业设置高校定,但招什么专业是就业单位定,有些我们看上去就是念法不同,专业内容其实都一样。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在于,很多学校设专业,事先没有了解就业管道、就业需求。它的专业设置就是按教育体系,哪一个大学科、哪一分支专业、哪一个方向设置的。而就业部门有他的规则和体系,现在就是两个体系是不衔接的,就造成这种现象。
还有很多新兴专业,用人单位态度很保守,宁愿选择熟悉的旧专业。储朝晖认为这种现象可能还不是一个两个。而出现这种情况,还是要让高校跟就业部门和学生之间,有更多的沟通。高校开设专业应该和劳动、就业这些部门衔接起来,就业部门要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专业,是学习什么课程,而不是简单根据专业名称做决定。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5-27)315太子乐:恪守安全信用体系做好奶粉产业
- (2015-06-11)中国将加快信用体系建设提升社会信用水平
- (2015-06-15)交通部:研究进一步加强长江交通安全体系建设
- (2015-06-15)中国质检总局将完善进口食品全过程监管体系
- (2015-06-16)河北省推进“五级五覆盖”责任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