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三地试点跨区域购买养老服务 可异地报销医保
2015-11-07 17:11:08 来源:新华网
今后,北京市民到河北、天津养老,将有望在异地享受北京医保报销的相关待遇。昨天,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签订《京津冀民政事业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明确将在养老等十大领域开展合作,政府也将给予政策等扶持。
三地民政合作协议获通过
市民政局局长李万钧介绍,早在去年9月份,北京民政就对民政事业协同发展开展了专题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此次“合作协议”的初稿,今年又分别与津、冀两地民政进行对接。目前,“合作协议”已经获得三地政府审批通过。
在昨天的会上,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共同签署了《京津冀民政事业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三地民政部门将在救助、养老、防灾减灾等10大重点领域进行合作。
“近期我们的工作将是尽快建立起常态化、多层面的交流研讨、联合决策等工作机制,趁‘十三五’规划编制的时机,把京津冀民政工作协同合作的相关内容纳入五年发展规划中。”李万钧说,各地将细化各项任务分工,形成明年的合作任务清单。
引导养老服务向京外转移
根据合作协议,养老领域是合作的重点之一。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与北京市市区相比,河北的养老机构在价格方面有极大优势,“在北京养老机构仅仅是吃饭的钱可能在河北周边就可以吃住全包。”
目前,本市已经开始试点将北京养老机构的床位补贴、餐饮补贴等延续到河北,引导鼓励养老服务业向北京之外疏散转移。今后,三地还将积极探索跨区域养老新模式、开展跨区域购买养老服务试点,合力破解跨区域老年福利和养老服务方面的身份和户籍障碍,并谋划建设养老服务产业园,鼓励有实力的养老企业走跨区域的品牌化、连锁化发展道路。
此外,三地的人社部门将协商试点解决入住老人跨区域医保报销问题。
将探索异地安置流乞人员
根据协议,三地还将加强社会救助政策制度的对接,完善跨区域户籍人口的救助工作,建立“救急难”异地转办及三地协同办理工作机制。
同时,建立跨区域的救助对象经济状况核对信息共享机制,合力破解异地核查难题。对于流浪乞讨人员中长期滞留受助人员,三地民政部门还将探索异地安置和流浪精神病人异地救助的合作模式。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表示,目前三地的救助政策和标准各有不同,如何统筹协调,下一步三地还将就具体细节进行协商。
三地还将联合开展界线测绘和精准标定工作,合作编制京津冀三地行政区划地图册;以长城文化、古运河文化、燕山文化、京北清御道文化、京西古道文化为重点,合作开展地名文化建设。
京津冀将合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 推动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
新华网石家庄11月7日电(记者齐雷杰)记者从河北省民政厅获悉,京津冀三地民政部门将在区划地名管理、养老服务、社会救助、区域防灾减灾等方面开展合作。三方将通过做好社会保障、养老保险、救助补贴等方面政策制度对接,协同规划养老机构等措施,共同推动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发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作用。
目前,京津冀三地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630万,其中北京市达到300万,天津市达到215万,养老服务业市场空间广阔。
河北张家口、承德、廊坊、保定毗邻京津,交通便捷、生态环境良好,有望成为承接首都养老服务业转移的基地。然而,目前京津冀养老服务业协同发展还面临多重体制机制障碍,主要包括三地医保标准差距大、政策范围内报销没有实现互联互认、养老机构取得医保及医疗定点资格困难等。
本月6日签约的《北京市民政局、天津市民政局、河北省民政厅共同推动京津冀民政事业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2015年至2020年)》提出,三地将协同规划布局养老机构,引导鼓励养老服务业积极向北京之外疏散转移,探索跨区域养老新模式,开展跨区域购买养老服务试点。
同时,加强老年福利和养老制度创制,合力破解跨区域老年福利和养老服务方面的身份和户籍障碍,特别在社会保障、养老保险、救助补贴等方面做好政策制度对接,促进制度体系渐进融合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
协议还提出,三地将合力撬动社会资本和资源,支持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围绕京津冀打造互补互利的养老服务集群,鼓励实力强的养老企业走跨区域的品牌化、连锁化发展道路,聚力打造养老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同时,助推三地养老服务产业协同发展,谋划建设养老服务产业园区,推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完整产业链和产业集群。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6-29)武汉2300家药店签协议:刷医保卡卖生活用品将被摘牌
- (2015-07-10)医保卡漏洞升级为购药套现 滋生非法药品交易链
- (2015-07-24)人社部:医保药品支付标准非医保定价 仅引导药价
- (2015-09-07)黑龙江打造体育产业五环城市圈 有望刷医保卡消费
- (2015-11-04)农民工参加城镇医保比例仅为20% 新农合保障水平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