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观念并行 关心高龄产妇
2015-11-05 17:56:07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1月5日消息(记者冯会玲 实习记者潘安怡)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全面二孩政策公布之后,几家欢喜几家愁。想生的人其实不少,可最终能不能如愿,却要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比如说孩子生了以后谁来带?奶粉钱、尿不湿的钱从哪儿来?将来孩子入园、上小学去哪儿上?生了二孩,工作受到影响之后怎么办,问题还真不少。
就在昨天,中国人口学会召集多位人口学专家畅谈全面二孩政策。专家们认为,此次生育政策的调整,将对中国未来人口、社会经济和环境资源的长期均衡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呼吁政府应该关注育龄人群需求,在政策配套方面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符合政策的人想生就敢生。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劳动力人口持续下降,这给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教授认为,在这样的人口形势下,做出人口政策调整,尽管不能够扭转根本的趋势,但将为经济转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赢得更多的时间。
翟振武认为,全面二孩政策能不能解决老龄化的问题、能不能解决劳动力供应的问题?根本的趋势扭转不了,老龄化还会有,只是程度会降低,过程会减缓,未来劳动力供应不断减小的趋势也仍然扭转不了。但是它可以减缓一下下降的过程,能为经济转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赢得更多的这样时间,有利于经济、社会和人口的发展。
无法回避的是,种种客观条件在制约着想生二孩的育龄人群。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彭希哲坦言,在过去几年,在“双独”和“单独”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有大量符合政策条件的家庭却选择了不生育二孩。调查发现,他们的选择基于三大压力:经济压力,照料子女的压力和女性自身事业上发展的压力。彭希哲认为,要解决他们的问题,就需要从公共政策方面予以支持。比如说从经济角度,以家庭为单位的所得税制度的改革,家里有两个小孩或者家里要照料老人,那么家庭的所得税减免应当增加。比如公共服务,既然希望大家按照政策来生育,主要的后顾之忧如托幼服务等不解决不行。整个公共服务的钱要增加,才能让育龄人群想生、敢生,也最后能生出来。
此外,彭希哲预测,全面二孩政策对中西部地区将会有更大的影响,需要在教育、服务资源等配套方面对这些地区有更多的倾斜。未来的人口生育政策调整对人口出生的影响,对上海、东部沿海地区的影响就会很小。但是在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中西部的一些城镇地区,可能这个影响会会比较大。中西部本身教育资源就比较弱,在教育资源、服务资源均等化方面可能要有更多的配套来解决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郑真真也认为,应该特别关注育龄妇女在劳动就业和生育需求的两难问题,应当从孕期权益保护、婴幼儿照料等社会服务方面给予支持,真正解决育龄人群最担心的生不起、养不起、养不好的问题。
郑真真说,这个思维定势坚持了30多年,是说“只生一个孩子好”,全社会都应该努力,这不光是卫计委的事情,也不是做人口研究的学者的事情,它实际上要涉及到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妇幼保健、托儿、学前教育等等,还有包括社区建设、家庭建设等等,各方面都要来适应政策变动,重新来从家庭和妇女的角度审视、定位,调整和完善相应的公共政策。
对于如何调整、完善公共政策的资源配置,河北大学教授王金营认为:不能完全依靠市场,而应考虑将优质的医疗和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使得各地区都能得到充分使用,让人们有条件按政策生育。
王金营说,现在需要进行公共政策的改革,特别是就业政策、税收政策、收入分配包括教育资源的配置,需不需要完全靠市场的机制?一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跟足球市场一样,进行转会制,不能都集中到一些地方去。这些改变应该使得促使人少生的因素减少,并且要减弱,鼓励人们按政策生育,使人们生得起、生得好、养得起,二孩政策实施才能理想,或者效果更好一些。
除了调整与二孩相关的资源配置外,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陆杰华提出,要加快人口信息化建设,重点关注高龄孕妇等特殊人群,避免增加出生人口缺陷。他说,加强对高龄孕妇、高危人群的关注,特别还包括不孕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计生指导和鼓舞,有效预防出生缺陷。有些医生说高龄可能会增加出生缺陷,我们希望能够保持以往的平稳,不因为高龄孕妇增加出生缺陷。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6-10)卫计委:我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已达99.6%
- (2015-06-10)卫计委:中国孕产妇死亡率15年下降四分之三
- (2015-06-11)中国孕产妇死亡率25年下降四分之三
- (2015-11-05)中国产妇赴美生子意外死亡 获赔520万美元
- (2015-05-28)复旦大学110周年校庆宣传片涉嫌抄袭引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