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利率市场化长跑最后冲刺 金融业将翻新页

2015-11-05 10:41:57 来源:央广网

评论

【导读】国务院会议确定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加快建设适应市场需求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本期观点:利率市场化长跑进入最后冲刺,金融业即将翻开崭新一页。

央广网北京11月5日消息(记者蔡军)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我国利率市场化金融“长跑”已经有了十五年的历史。早在2000年9月21日开始,我国首先放开外币贷款利率,迈开我国利率市场化第一步,之后十几年不断稳步推进。2013年7月20日,央行决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今年8月26日,央行决定放开一年期以上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10月24日起,央行又决定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

一直在迈小步、不停步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现在进入最后冲刺,最后一圈的铃声已经摇响。昨天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深化金融改革,要推进利率市场化,加快建设适应市场需求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分析,利率市场化已水到渠成,存款利率上限已经取消,利率市场化基本已经接近尾声。之所以仍然要强调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是考虑到现在可能在商业银行的管理方面、定价环节还存在一些短板;同时,从资金配置的角度看,怎样采取一些倾斜化的利率政策,比如重点支持一些行业方面,还要进一步探索。

针对利率市场化,昨天的会议提出三大措施:一是督促金融机构健全内控制度,增强自主合理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二是继续发挥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参考和指引作用,用好短期回购利率、再贷款、中期借贷便利等工具。三是加强对非理性定价行为的监督管理,采取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激励约束利率定价行为。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即将完成,我国金融业即将翻开崭新一页。未来各家银行是否会你争我夺,通过“利率战”来拉开距离?郭田勇分析,所谓的“利率大战”的确有可能会出现,但国务院强调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就是要让商业银行形成一个理性、科学的定价机制,从而避免发生高息揽存、存款大搬家等情况发生。恶意竞争进行高息揽存,导致各家银行之间存款大搬家,是一种不理性的经营行为,风险非常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研究员吴庆就此话题做出了分析解读。

经济之声: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深化金融改革,推进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能,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能否靠利率市场化这把快刀迎刃而解 ?

吴庆:现在市场化改革在消费品领域非常成功,而在消费品领域成功的关键因素就在于同样的产品,价格差距很大。比如一枚鸡蛋,便宜的可以卖几毛钱一枚,贵的可以是2块钱、甚至是3块钱一枚,中间的差距有4、5倍。利率也是如此,以前我们限制了利率的空间,高低之间差别太小。这样一来,一些风险比较高的企业由于利率限制,就不可能从正规的金融金机构获得资金,可能会求助于灰色市场或者地下市场等。现在取消利率的上限和下限,以前不能从正规金融体系得到资金的企业就可以获得资金,但是它获得资金的成本比较高。一些质量比较高、风险比较低的企业,获得资金的成本可能会更低。总而言之,高利率的产品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低利率的产品解决融资贵的问题。

经济之声:目前商业银行的自主定价能力以及管理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短板,要真正达到比较满意、比较合理的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商业银行还需要加强什么?

吴庆:对于什么样的企业要求什么样的利率,如何定价,这中间有相当高的技术含量。以前由于利率的限制让银行抛弃那些高风险的客户,现在金融机构需要去研究这些高风险的企业。而在提升能力方面,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向海外市场上的金融机构学习。

经济之声:“存款大搬家”是大家不愿意看到的,这里面会暗藏一些风险。据您分析,利率市场未来全面放开以后,可能会面临什么样的风险,特别是在管理方面,银行应该注意些什么?

吴庆:利率大战、存款大搬家在上世纪80年代的那一轮改革里出现过,但是这一轮改革中,我个人认为利率大战、存款大搬家不会发生。原因有二:其一,这次会议里提到的一些工具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中央银行能够通过各种工具调解银行间市场的利率;第二,监管部门会动用监管的手段,来控制一些不良银行或者“僵尸银行”自杀式的吸收存款行为。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