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十三五”:筑牢实体经济之基

2015-10-30 09:58:06 来源:光明日报

评论

■ 发展实体经济,重在提质增效

■ 重视经济的虚拟化问题

■ 稳固实体经济,创新是关键

10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推动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决定在全国推广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部分所得税试点政策,推进结构调整,助力创业创新。23日,中国人民银行近两个月内第二次打出“双降”组合拳。

从金融到税收,从单项政策到系统制度安排,一项项夯实实体经济的政策直指当前稳增长的关键。“高投资、基础设施、房地产三个方面的调整固然可以降低经济下行的速度,但经济发展最终还是要靠实体经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强调。

1、转型升级的“痛点”与“难点”

【数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9月PPI同比下降5.9%,这是作为生产领域价格变动情况重要指标的PPI连续第43个月下滑。其中生产资料类PPI下滑7.66%,引发外界对于实体经济处境的忧虑。

“十三五”:筑牢实体经济之基

今年前三季度广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增长20.7%。图为广西钦州保税港区十万吨级国际集装箱码头。新华社记者 黄孝邦摄

今年1-8月,工业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三大实体经济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企业盈利水平的下降令人关注——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7662.7亿元,同比下降1.9%,降幅比1-7月份扩大0.9个百分点。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481.1亿元,同比下降8.8%,降幅比7月份扩大5.9个百分点。

“十三五”:筑牢实体经济之基

“GDP高一点或者低一点,这只是表象,最重要的还是要重视企业盈利水平的下降。”刘世锦说,我们过去十几年高速增长期形成的大量的过剩产能,没有得到及时的调整。

“钢铁业已进入严冬。”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坦言。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国大中型钢铁企业亏损高达180亿元。

“十三五”:筑牢实体经济之基

制图:钟超

一边是库存高企。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水泥产量为172337万吨,同比下降4.7%;商品混凝土产量116440万立方米,增长2.5%,增速同比回落10个百分点。石化、石油和建材等行业实现利润同比降幅较大;钢铁、煤炭和有色行业继续亏损。

“十三五”:筑牢实体经济之基

一边是需求疲弱。今天中国大量的工业品,并非没有市场,一个关键问题是怎么提高百姓收入并解决消费的后顾之忧。政府、企业、居民三者分配结构失衡,政府和企业占据了“蛋糕”的大头。

转型升级比以往更加迫切。“产能过剩多出现在中低端产业领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赵昌文指出。在500余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相比产量的第一,真正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品牌依然不多。

2013年,美国主要出口商品总值1.57万亿美元,其中机电产品、运输设备、化工产品位列出口前三位,三项产品占总出口产品的50.6%。反观中国,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前几项分别为机电产品、家具、玩具、杂项制品、纺织品及原料,占比为69.7%。虽然2015年上半年我国出口机电产品出口额增至3.78万亿元,占出口总值的57.6%,但很多商品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外方手中。

2、实体经济的“远水”与“近渴”

【数据】央行数据显示,今年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35.69万亿元,同比增长13.3%。流通中货币(M0)余额5.91万亿元,同比增长1.8%,当月净投放现金51亿元。一方面M2存量继续增长,中国已是全球货币供应第一大国,另一方面却是实体经济频频遭遇资金之渴,“融资难”“融资贵”难以破解。

融资难题在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夏季报告(2015)》中得到印证——2015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累计值较2014年同期增长11.9%,而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6.9%,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资本市场的高回报率暂时未达到实体经济融资的效果,缓解中国金融资源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之间长期错配的现状,任重道远。

“必须高度重视中国经济的虚拟化问题,因为这牵涉到投向社会的货币是否进入了实体经济,在多大程度上对物质财富的生产、流通与消费发生了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坦言,经济的虚拟化问题值得警惕。有迹象显示,流动性没有向工业领域渗透,却大规模进入了房地产和金融业,导致这些行业在“资产——支出效应”的作用下呈现出快速增长。房地产和金融业的增加值增速在2010年之后基本保持了与M2增速同步的状态,其持续高涨与流动性过度向这些领域流入密切相关。

而此前汇丰发布的中国融资条件指数也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中国的融资条件仍处于2009年以来最紧状态。尽管央行多次降准降息,但似乎总是“远水”难解“近渴”。困扰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难”问题尚未得到有效缓解。

“要更多关注产业政策与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在刘元春看来,财政政策应加大定向政策扶持,加大减税幅度,尤其是对生产领域的中小企业与消费领域的消费者。而货币政策要倾向于对短期的“忽冷忽热”进行微调,“目前大家对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关注较多,对产业政策与规划政策则关注不足,下一步要注重研究长期性的产业政策,使之成为促进与实现结构调整与科技进步的重要治理工具”。

在经济学家们看来,中国经济问题的真正根源在于实体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的经济结构与经济质量。“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治理重心应放在“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提质量”上,让实体经济拥有更多源头活水。

3、制度创新的“挑战”与“机遇”

【数据】我国R&D(研发)占GDP的比重逐年增长,2013年首次突破了2%,达到2.01%。2014年,R&D占GDP的比重提升至2.09%。尽管如此,相比发达国家,中国仍有不小的差距——根据科技部发布的《中国科技数据统计2014》,美国2012年的R&D投入已达45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万亿元)。2014年中国相关投入约为1.3万亿元人民币,不足美国2012年投入的一半。

稳固实体经济,创新战略是关键。

“创新要做好几件事,一是解决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创新的问题,促进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二是要推动传统制造业领域设备改造和技术创新。三是要把生产创新和服务创新结合起来,力求优化制造业生产过程,改善制造业的商业模式,降低制造业的成本。”赵昌文指出。

“双创”绝不仅仅是中小微企业的事,而且也是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必需。

与中小微企业不同,大企业“双创”的目标也不同。专家指出,对重大装备企业来说,“双创”更侧重“创新”,其中又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既要围绕国家战略和国家重大装备进行,同时要与市场对接,满足需求、创造需求。大企业搞“双创”,需要建立若干不同层级、不同专业领域的“创客群”,并以此为同心圆向外辐射,通过科学的激励措施、分配模式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创新。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如何和“双创”相结合?怎样鼓励用众包等模式促进生产方式变革?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和分配机制如何建立?大企业要走活“双创”这步棋,必须要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

“支持创新创业根本上还是要靠市场。”商务部综合司副司长宋立洪说,技术开发靠资本市场来激励,产品创新靠商品和服务市场来激励。政府既要给一些政策支持,还要建立一个好的市场环境,这就需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反对不正当竞争,打破垄断。

“10月2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决定,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财政部税政司司长王建凡说,目前,财政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操作办法。扩大享受加计扣除税收优惠政策的费用范围、企业符合条件的研发费用可以追溯享受政策等新政策都将给创新带来新动力。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说,当前经济仍然处在三期叠加的阶段,正是这样一个苛刻的环境,才倒逼企业创新,再加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鼓励政策的推动,创新驱动力会在“十三五”期间得到更明显体现。(光明日报记者 冯蕾)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