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89岁老裁缝复活双边绲水乡服饰 耗时10天(图)

2015-10-30 09:30:29 来源:扬子晚报

评论

\

老人在讲解工艺。

近日,苏州工业园区胜浦街道吴淞社区89岁的老裁缝黄理清家迎来了无数客人、专家,社区居民也好奇地前往一睹失传的双边绲水乡服饰如何在他手中“复活”。

经过前期积极的筹划和准备,双边绲水乡服饰制作工艺终于在10月中旬开始掀开“神秘面纱”,黄理清正式开始裁剪工作。经过10天工作,双边绲大襟衣、大裆裤、襡裙、襡腰、包头、卷膀顺利完工,此外,82岁的黄理清夫人黄金英还带病亲手制作了一双绣花鞋。这10天之中,黄理清家宾客盈门,来来回回有数百居民前往他家看热闹。园区档案管理中心闻讯,还联合园区航星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和苏州吴门影苑开展了胜浦水乡服饰制作工艺保护性拍摄工作。

苏南水乡服饰作为汉民间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妇女在“稻作文化”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条件下不断摸索与发展中形成的特色工艺。黄理清从13岁开始学老式裁缝,学成后只身来到苏州南横街做裁缝,他的手艺很快在葑门一带传开了,而且常年供不应求。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农田逐渐消失,传统的农耕具和水乡妇女服饰也逐渐减少,甚至在消失。如今,除了苏州胜浦等地的老年妇女习惯性穿着水乡服饰,以及周边其他地区穿戴用来吸引游客外,几乎很难见到。特别是水乡服饰的镶拼、绲边、褶裥、纳、绣、带饰、纽襻等装饰工艺,可能随着那些老艺人的去世而失传。

为了让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传承,胜浦街道根据现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保护工作,一方面对其进行文化抢救,让服饰样本永久地收藏在博物馆以及“胜浦三宝”(水乡服饰、宣卷、山歌)陈列室,另一方面也通过各种途径开设传统文化的学习班继承发扬,让老手艺留下来。黄理清夫妇就是胜浦水乡服饰的老艺人,数十年如一日坚守手艺,让他们一下子成为越老越值钱的“古董”。在不久前的上门拾遗工作中,黄理清再一次谈到了“八件套”服饰——包头、肚兜、拼接衫、穿腰束腰、作裙、大裆裤、卷膀、绣鞋,谈到了绲边等特色工艺。

89岁高龄的黄理清告诉记者,刚学生意时,师傅曾教过他这套老手艺——双边绲水乡服。据悉,由于制作工艺繁琐,这种双边绲的服饰,当时大都是达官贵人穿的。在清朝时,还有“十八镶绲”的工艺,通过重复绲边,达到装饰的作用。解放后,水乡服饰很快进行了“精简”,而这种双边绲的水乡服饰却在无形中失传,但黄理清却依然能记得当初的做工,并将他的手艺悉数奉献!

接下来,园区档案管理中心将邀请黄理清开展水乡服饰的口述历史专题工作,进一步挖掘和丰富水乡服饰专题成果。 通讯员 殷建红

本报记者 薛马义 文/摄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