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专家:未来五年 东中西部差异会呈缩小趋势

2015-10-29 04:31: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评论

\

赖德胜,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十八届五中全会正在北京召开,“十三五”规划成为会议讨论的核心议题。未来5年,哪些行业收入将会有所增长?哪些落后产业或将淘汰?民生建设方面还有哪些方面需推进?针对人民日报近日发布的“十三五”规划中的十个任务目标,中国青年报专访了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院长赖德胜,请他来进行具体解读。

好的增长一定是绿色的包容的增长

中国青年报:对于近日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的十个任务目标,您主要关注其中的哪些?

赖德胜:这十个目标涉及经济、社会、生态、发展和改革的各个方面,都非常重要。其中,保持经济增长尤为关键,因为到2020年,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达到12000美元左右,进入高收入国家,没有一个好的经济增长作支撑,这一目标就会很难实现。因此如何维持好的经济增长是发展中的关键一环。

我认为,保持经济增长应该遵循几个原则:一是要靠创新来驱动经济发展。通过创新,通过提高生产率,使我们能够以更少的投入获得更大的产出。我国人口劳动力已经开始减少,加之资源、环境问题的约束,因此增长必须依靠生产率的提高和创新能力。

二是既要依靠大型企业来维持,更重要的是依靠中小企业来实现。我们目前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创业的主体在企业,而中小企业是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因此,创造条件使我们的小微企业、中小企业有比较好的发展环境和空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三是好的增长一定是绿色的、包容的增长。所谓绿色,就是不破坏我们有限的资源和环境、土地,等等,绝不能采取以前的那种以牺牲资源环境换来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包容、共享的增长是指我们的增长绝对不是少数人可以得到利益,而应该是大多数人都能得到利益,增长的好处要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增长需要靠每一个人的能量、创新性得到激发,这也就需要我们的体制机制要改革到位。

中国青年报:十个任务目标中提出了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您认为在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哪些落后产业可能淘汰?在调整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赖德胜:我认为淘汰的落后产业包括两个,第一是产能过剩的产业,第二是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这两种产业也许短时间会推动经济发展,但从长远来看,都会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同时,在调整过程中潜在的困难一是来自地方政府的阻扰。有些需要淘汰的产业可能由于之前为当地带来了GDP增长,如果这产业被淘汰掉了,那么地方的GDP就会受到影响,对官员的考核就会造成影响;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也就是被淘汰产业劳动力的再就业问题。很多就业岗位会随着产业调整而被淘汰掉了,然而就业又不好强制地安排,需要依靠市场进行调节,因此,如何在产业转型过程中淘汰旧的产业,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安排好再就业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

中国青年报:让居民收入增长一直是政府努力的方向,您预期在“十三五”期间,哪些行业的收入会有所增加?

赖德胜:首先,行业收入增长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是行业生产率本身的高与低。不同行业的生产率不同,生产率不高,收入必然会比较低。二是行业的供求关系,如果某行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很大,供给很少,收入必然会增加。如果供过于求、产能过剩,必然会导致收入低下。三是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如果行业的垄断程度很高,市场壁垒很大,那么收入会明显高于其他行业。

从这三方面综合考虑,我认为未来5年以下几个行业收入会有较快增长:一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的产业,因为这些行业是朝阳产业,而且生产率比较高;二是金融、电力、水利环境等行业的收入会有较大增加,因为这些行业本身具有很高的生产率,同时垄断性短期内很难改变。

中国青年报:在“十三五”规划进程中,如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

赖德胜:首先是就业问题。有就业就有民生,没有就业就谈不到民生。因此如何在经济速度下滑的情况下实现就业数量的扩大,以及质量的提高,需要特别关注。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主要不是数量的问题,而是就业质量的问题。

其次是劳动关系问题。和谐的劳动关系事关个人发展、企业效益和社会稳定。现在是新常态,经济增速明显下滑,企业的利润空间开始缩小,以前是高利,现在却是微利,因此,如何平衡好员工与企业的利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一个问题。

第三是收入分配问题。实现共享、包容的增长必然是多数人受益的增长,而现在的贫富差距仍然偏大,缩小差距,减少分配中的不平等、提高收入分配质量显得非常重要。其中,如何实现精准扶贫,消除贫困,更是一项紧迫任务。

第四是教育问题。教育,特别是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尤其重要,因为教育关乎下一代的发展,关乎代际的不平等的传递问题,关系长期增长的问题。一些弱势群体、农村地区群体、边远地区群体的教育发展应该受到更多重视。

第五是社会保障问题。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比较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做到了广覆盖,但不够平衡,以后要适当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使社会保障得到更加平衡的发展。

未来5年东中西部会呈现更均衡发展态势

中国青年报:未来5年,您认为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内陆地区、西部边远地区会呈现怎样的发展态势?

赖德胜:未来5年,中部、东部、西部会呈现更均衡的发展态势。受到近几年我国实施的比如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等国家战略的影响,在未来一些年,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逐步平衡地区之间的差异。同时,由于东部地区的生产成本,包括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等不断提高,许多技术、产业都转移到了中西部地区,人才、资源也在向中西部流动,因此我觉得未来5年,东中西部的差异会有缩小的趋势。

中国青年报:目前中国的城镇化发展情况如何?未来城镇化发展中将会面临哪些问题?

赖德胜:总的来看,目前城镇化呈现出良好态势。按照现行城镇化统计口径来说,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在54%左右,同时我国每年城镇化率正保持1%的增长。但城镇化问题也不少,突出表现在城镇化质量不高。首先,不同户籍人群享受城镇基本服务均等化存在差异。因为我们的城镇化存在两种人群,一是居住在城市并且具有城市户籍的人群,一是居住在城市但是没有城市户籍的人群,而没有城镇户籍的这些人并不能均等地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据统计,目前有城镇户籍的居民占总人口的比例为38%,与前述城镇化率相差16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有1亿左右人口居住在城市而没有户籍,他们很难方便、快捷、平等、低成本地享受到城镇的基本公共服务。所以说这样的城镇化是发展质量不高的。如果不改变现状,突破户籍瓶颈,随着人口的减少,以及农民工的回乡,甚至可能出会现城镇化率负增长的趋势。

其次,城镇化进程中导致了较多的环境问题、土地问题,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土地浪费等问题比较严重。同时,大中小城市结构不平衡,我们国家大力倡导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但是很多人往大城市拥挤,中小城市发展得不够理想。

因此,要推进城镇化发展必须数量扩张与质量提升同时推进。一是要保证城镇化率有一个稳步提高的过程。因为城镇化能带来规模经济,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也是现代文明扩展的重要体现。二是要想办法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特别是要打破我国目前的这种户籍障碍,让没有城镇户口的居民也能享受到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

原标题:专家:未来五年 东中西部差异会呈缩小趋势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