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马中红: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身心的一部分

2015-10-28 13:17:49 来源:中国青年网

评论

\

中国青年网延安1028日电 (记者 张炎良 特约记者 马慧娟)“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不再是一个工具、一个平台,也不再是一个表达自己的手段,而是年轻人身心的一部分,互联网跟他们是融为一体的。”10月26日,在第十一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2015)分论坛一的现场,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中红说。 

一年来,马中红和她的团队进行了关于青少年网络文化的研究,该研究被列入“共青团在构建健康网络环境中作用研究”的四个子课题之一。研究发现,二次元概念已经成为年轻人所认同的概念,是指他们的虚拟世界,与三次元的现实世界相区别,同时还有2.5次元,这种现象目前在青少年中非常流行。比如,在调查中,动漫和网络游戏的占比超过了60%,分别为62.3%67%,还有耽美同人占了32.2%,另有73.4%参与或者关注COSPLAY。“我们的研究发现,参加二次元世界任何一种活动的人,很在乎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这些人比普遍人掌握更多的网络技术和新媒体技术,而且参加这些活动不计付出和回报。所以,青年人对自己同伴的行为方式非常正面,跟传统主流文化的评价不太一样。”马中红说。 

同时,课题组还发现,PGC专业生产内容Professional Generated Content)已经成为网络流行文化主要的生产模式,即每个青年人都成了网络流行文化的生产者,而且都有专业的分工,比如参与字幕、参与视频拍摄、制造网络表情、创作网络音乐,虽然比例不大,但是发展趋势很重要。这些年轻人可以将自己掌握的专业技能通过网络运用到半专业的创作中去。其实在所有的青年文化中,PGC的模式都存在,如参与网游讨论、参与电子竞技等等,比例在逐步增高。马中红强调,这里所谈的流行文化,在农村青少年中间并不是那么普及,只能说是城市青少年文化的一个共同特征。 

调查还发现,青少年使用网络时间越长,就越不愿意跟现实生活当中的熟人交流,越愿意跟远距离的陌生人交流,分享秘密。如果青少年接受网上大量的负面信息,对社会的参与度就会越来越少。一个青少年每天接触网络的时间是一个小时,对网上的负面情绪表示愤慨,那达到3个小时以上后,对那些现象基本上就没有反应了。 

可以说,由于互联网提供了便捷、低资费、低门槛的准入条件,青年在网络中获得了一种新身份,可以全方位参与到网络流行文化的消费、传播和再生产中。面对新媒体,流行文化这个概念需要重新理解,网络青少年流行文化不可能是统一的文化,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以个人兴趣为源,这是“新部落化”的现象;另一方面,青少年作为网络文化实践的主体,是有较大时间跨度的群体,还有不同的年轻群众,对网络文化的适应性和选择性是很大的。 

“这种情况提示我们,如何正确看待青少年与网络的关系,在新媒体时代,通过互联网深入理解青年,与青年加强沟通和对话,就变得尤为重要。”马中红说。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