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战略环评启动

2015-10-28 11:04:44 来源:中国经济网

评论

将根据环境质量分配控制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

经济日报北京10月27日讯 (记者曹红艳)环保部副部长潘岳今天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3大地区战略环境评价项目启动会暨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专家咨询组成立会议上强调,环保部根据严守空间红线、总量红线、准入红线“三条铁线”的要求,启动对京津冀等3大地区进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环评工作要在更高平台、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挥源头预防的作用,为经济绿色化转型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3大地区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国家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人口占全国近三分之一,创造的产值占全国40%。这3大地区同时也是环境矛盾最凸显、公众环保需求最强、经济和环境双转型最迫切的地区。

潘岳表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3大地区理应成为新常态下破解经济与环境两难的改革示范区。在3大地区的战略环评中,将用空间红线来约束无序开发,守住生态底线;用总量红线来调控开发的规模和强度,根据环境质量来分配控制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使重点产业发展规模控制在资源环境可承载范围之内;用准入红线推动经济转型,强化产业准入源头控制,明确资源型、风险型、污染型和行业差别化准入管理要求。

环评是环保参与国家经济运行决策的第一窗口,规划环评是推动绿色化转型的重要抓手。潘岳表示,目前,很多地方的区域规划、流域规划、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仍忙于粗放型地铺摊子、上项目,生态文明仍然停留在理念层面。当前能真正推动发展战略和规划不断绿色化的重要手段,就是规划环评。规划环评在决策链的前端就实现早期介入,能使规划更绿色、更环保、更源头预防。

潘岳说,目前绿色转型的主要路径有两条,一是国土整治,二是优化经济布局和结构升级。前一个关系到城镇化是否有序,后一个关系到工业化是否合理。

“规划环评是加大国土整治、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重要手段。”潘岳说,目前,一些区域国土开发过度,出现水资源严重短缺、土壤和水环境质量下降、突破环境承载力等问题;一些区域国土开发低效,仍然是外延式扩张,大拆大建、削山填湖。这都迫切需要以规划环评为手段,从区域、流域宏观层面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合理配置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建成经济、人口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潘岳表示,规划环评也是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升级的重要手段。目前,环保产业与环保守法企业的成本仍然比两高产业和环保违法企业要高得多。如果通过规划环评,以区域限批、负面清单为手段,严格重点行业的环境准入,倒逼高污染企业、环保违规企业的淘汰退出,就能促进企业生产工艺升级、加快产品更新,推进污染第三方治理和环保投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

“未来5年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规划环评大有可为的关键时期。然而,规划环评的落地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潘岳说。

据记者了解,规划环评中未评先批的现象比较普遍。从2003年《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以来,通过审批的113个煤炭矿区总体规划中,有52个是在规划环评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审批的。作为环评管理体系的“龙头”,规划环评“落地难”使整个环评制度的成效大打折扣。

潘岳表示,以规划环评落地引领环评的改革与创新,环保部近期已启动了大量法律法规的配套工作。正在全力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来推动《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和《建设项目环保管理条例》的修订。城市建设、新区、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的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联动机制正在完善中。“建设项目环境保护事中事后监督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办法”“环评区域限批办法”都在紧锣密鼓地制定中。

据介绍,环保部同时正在探索创新管理方式,包括区域污染物行业排放总量管理试点,严格重点行业审批,创新环评与排污许可的深度融合,强化大数据应用,进一步规范环评机构,以及深化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等。

原标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战略环评启动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