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长珠三角战略环评项目启动 环境将决定产业发展规模
2015-10-28 09:41:43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0月28日消息(记者杜希萌)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是中国最发达的三个区域。但环境问题也不少,尤其是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颇为严重。昨天,环保部启动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域战略环境影响评价项目,未来将根据环境质量控制这些区域行业、产业发展规模。
战略环评也称为规划环评,是对某一区域的环境容量、污染总量和准入条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区别于对单一项目的环评,规划环评存在更多的是影响产业项目布局,城市规划,区域生态保护的前期决策。这样的定位,让规划环评成为环评体系中的龙头。那么,这次战略环评项目的启动将对这三个区域的未来发展产生哪些影响?
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主任崔书红坦言,作为我国区域发展水平最高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域,近些年由于产业布局不合理,过度开发严重,目前区域环境已处于全面危机阶段。
崔书红说,三大地区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能够占到全国的30%以上,单位排放强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倍,具体看,京津冀是目前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同时,流域水污染严重,海河是有河皆干,有水皆污,长江干流水质持续下降,地下水超采严重,珠三角地下水水质极差的监测区域占到了69%。
同时,土地集约开发程度较低,导致环境容量愈发不足。有数据显示,相比于纽约都市圈,三大重点区域中单位土地面积产出最多的珠三角也不到前者的五分之二。城市发展最终只是依赖于不断突破生态空间红线,其造成的结果是,近10年间,北京湿地面积减少37%,上海已经没有可以利用的陆域土地资源,珠三角城市绿地比例达不到10%的最低要求。环保部副部长潘岳表示,必须利用规划环评作为门槛,从源头上拦住无序开发。
潘岳认为,破解三大区域资源环境制约的关键,是如何合理调节区域开发的规模和强度,在三大地区的战略环评中,简单说就是严守空间红线、总量红线、准入红线等“三条铁线”,根据环境质量来分配控制重点行业污染物排放总量,使重点产业发展规模控制在资源环境可承载范围之内,严控无序开发,守住生态空间的底线;确保生态空间性质不改变,面积不减少,格局不失衡。
不过潘岳也坦言,由于缺乏追责机制,目前规划环评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难以落地,更难对地方形成刚性的约束。有调查显示,从2003年《环评法》实施以来,通过审批的113个煤炭矿区总体规划中,有52个是规划环评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建设的。潘岳表示,这种情况必须得到纠正。
潘岳说,最近正在对河北、内蒙等16个省的化工园区涉危涉化重点建设项目开展环评专项检查,尤其是检查化工园区(港区)是否开展了规划环评、环评要求是否落实,是否有环境风险和整改计划。
据了解,环保部等相关部门目前正准备拟定《规划环评责任追究办法》,今后将对建设项目“未评先批”“未批先建”严格追责。
他说,以法律为依据,对区域的环境质量,环境容量,生态承载力,跟他们挂钩,特别是要把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违法问题严重的(地方),一定要纳入(区域)限批的范畴,以此来督促地方政府落实环境责任。
同时,环保部也将强化区域产业准入的负面清单。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主任崔书红表示,通过此次三大区域环评项目的推进,将系统评估区域中长期发展的生态风险和环境影响,建立区域环境战略性保护机制。
崔书红说,任务是构建区域生态环境风险预警框架体系,提出三大区域经济绿色转型、生态安全提升、环境质量改善的战略性路线图和重点任务,创新有利于绿色转型的财税,金融,技术政策及环境保护制度的体制和机制。
原标题:京津冀长珠三角战略环评项目启动 环境将决定产业发展规模[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