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杭州亚运七年之约“八字真经”能否如约兑现?

2015-10-27 17:42: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评论

中新网杭州10月27日电(记者 江耘 施佳秀)“亚运会绝不是鸡肋。”因为此前四次申办全运会等失利,杭州市体育局副局长丁炯用“绝望”表示此次申办亚运会的心情,然而,杭州今年正式被选为2022年亚运会举办城市,“没想到幸福来的这么突然,我们也被幸福撞了下腰。”

“广大市民是杭州的财富。只有全民参与,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践行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理念,办一届令人难忘、印象深刻的亚运会。”申办亚运会成功后,杭州市长张鸿铭向全市人民发出了倡议。

丁炯表示,绿色、智能、节俭、文明不是随口而言,是政府经过认真思考和研究综合考虑后提出的,不仅指导了杭州成功申办亚运会,也会进一步指导整个亚运会筹办和举办的全过程。

“亚运蓝”是否将会昙花一现?

“举办一个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却在一个雾霾天,这一定是不可想象的。”丁炯说,亚运会能给城市的环境带来积极的影响。

在杭州成为继北京、广州之后,第三个举办亚运会的中国城市的消息传开不久,有网友大赞,这是“浙江的骄傲”,是“反映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具体体现”;而来自杭州的网友更多地则是期待着“亚运蓝”的到来。

张鸿铭此前谈到杭州雾霾问题时提到,要重点打造“西湖蓝”,亚运申请成功后,张鸿铭又提出“亚运蓝”的概念,称“西湖蓝”、“亚运蓝”也是杭州环境治理的新目标。

“亚运蓝”并非没有可能。然而,公众“蓝天易逝,好景难常”忧虑似乎正不断地被印证,也让我们不得不对或将来临的“亚运蓝”进行再思考:“亚运蓝”是否只是昙花一现?

“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就是产业结构的问题。”浙大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范柏乃对杭州未来“亚运蓝”的实现很有信心。他认为,现在浙江省尤其是杭州的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转移,杭州的第三产业已经超越第二产业变成主导地位。此外,跨境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产业、智慧经济等无污染或低污染产业也逐步在杭州发展,这些是保证杭州“绿色亚运”的重要因素。

除了产业转移,范柏乃表示,中国的能源结构也在慢慢转移,以前都用煤、石油等污染比较重的能源,现在核电、水电、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和新能源企业大力发展,能源结构正在升级。

此外,汽油标准也在提高,PM2.5的排放量在下降。在范柏乃看来,以上是创造绿色杭州和绿色亚运最重要的三个原因。

“绿只是代表着一种美好的未来,它展示着一种生活的空间、自由度,更深意义上还跟人们的幸福生活结合起来。”在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院长凌平看来,绿色亚运会是指融入城市的发展战略当中,为杭州未来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服务。

凌平进一步解释,杭州的定位是休闲旅游城市,需要打造一个相对充裕和绿色的空间来吸引居民和游客,把亚运会跟城市建设联系起来,通过建立一些休闲绿色的城市空间,使得杭州老百姓的健康程度、满意程度和幸福感程度同时提升。

绿不仅仅体现在环境上,还体现在“绿色出行”上,然而,杭州堵车问题一直备受诟病。

在范柏乃看来,不合理的交通结构是造成“出行难”的原因,现在杭州地铁只有两条开通,等到2022年或将有六条地铁线,届时网状结构的地铁线路将极大方便乘客,大家会在“堵车”、“停车难”时选择地铁出行。此外,他认为,杭州还应建立网状立交桥等交通枢纽,整体交通结构的调整将改变杭州的交通状况。

“互联网+亚运会”将如何呈现?

浙江省体育局局长孙光明此前在回顾杭州成功申办2022年亚运会时曾透露,杭州亚运会亚运村的选址已在谋划中,届时“智能亚运”可望得到广泛应用。

杭州一直在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当下,杭州举全市之力发展“一号工程”,涌动着“信息经济,智慧应用”的创业创新热潮。

杭州提出智能亚运的概念,不禁让人憧憬未来将会如何呈现?

孙光明提到,围绕“互联网+体育”这个概念,“智能亚运”可望得到广泛应用,包括实现赛事报名、服务的智能化等,如通过互联网的“一键通”,运动员在出征前就能准确了解组委会提供的宾馆、交通、接站、志愿服务、赛事编排等信息。

丁炯提到智能亚运时表示,届时将充分运用好互联网+的优势,比如建场馆的过程、比赛项目的设置、运动员参赛的过程等。他举例称,外国的运动员还没有到达杭州,就可以网上预定酒店宾馆和交通设施等,这些现在就可以实现,七年后将更加便利。

“把全民健身和亚运竞技有机联系起来,并且通过网络、媒体等平台在智慧亚运过程中做出贡献。”凌平说,以后可能在亚运会上做一个跨城市甚至跨界的全国性的智能网上平台,可以把“吃住行游购娱康体乐”等联系起来,到哪里去玩、打球、健身等都可以这种智慧平台实现。

“自动化程度很高。”范柏乃对未来做了假设,他举例称,上电梯不用按楼层,由声音控制,家里电器提前在办公室启动等。

“杭州的智慧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相信2022年智慧化会更高,还有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移动互联、移动物联、大数据这些发展起来以后,智慧城市的发展可能会更加虚拟,我们现在是预测不到的。”范柏乃预测,10年以后,无人驾驶说不定也有可能实现。

“以后(亚运会)可能不需要志愿者。”范柏乃说,自动导航、指路、翻译等说不定都会实现,而这些就是智能亚运的设想。

丁炯期待,在杭州的阿里巴巴也将与政府合作碰撞出思想和火花。

杭州亚运村会否成下一个“鬼城”?

“(亚运会)为什么没有人愿意去承办,因为对财力和地方的影响还是有一些的,它更多的是投入,怎么可持续产出,是一个问题。”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杨遴杰如是说。

而据报道,沈阳全运村曾是繁荣的象征,如今却成为一座“鬼城”。

张鸿铭此前解释,节俭亚运,就是充分利用现有和在建场馆,不搞大拆大建,体现杭州节俭办赛、全民参与、社会参与,办一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亚运会。

孙光明说,本次亚运会场馆建设做到能改不建、能修不换、能租不买、能借不租,力求节俭、决不铺张,同时还会充分整合绍兴、嘉兴、湖州等杭州都市经济圈范围内,以及宁波等滨海城市现有的场馆资源。

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文化产业系系主任于小涵和浙江省前体育局长陈培德接受记者采访时也都谈到了杭州成熟的体育场馆建设,他们认为这是杭州申办亚运会成功的一大优势。

陈培德表示,杭州有很多散落在各地的体育场馆,包括正在建设中的奥体中心,不仅如此,浙江比较小,交通便捷发达,浙江许多其他城市的场馆离杭州很近,届时也可为杭州所用。

“以前的教训就是建了一大批场馆,花了好多钱,比赛完了都闲置在那里,现在尽可能利用现成的,不用再花很多钱来筹建。”陈培德说。

杨遴杰则说,杭州举办亚运会势必会进行一定投资,如基础设施、交通建设等,这虽然可以拉动地方经济,“拉动以后过剩的产能怎么消化?”

“当时你投入了这么多场馆建设,之后你能不能持续融入当地人生活中去?”杨遴杰表示,杭州应该从刚开始规划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场馆建设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源,还要考虑到亚运会后怎么使其融入当地人的生活。

“怎么让多方投入运营,而不是政府大包大揽。”杨遴杰建议道,民间资本或许可以参与其中,“让他们投资,既保证会议的要求,又让他们能够得到未来运营权利,他们就会自觉去设计规划,不要短期考虑到一时的建设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口号是容易喊的,关键是怎么落实。”杨遴杰说,奥运会和广州亚运会都提出怎么保证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最后也只是铁锁一把,“在(亚运会)运作过程中,从头到尾把这种(节俭)精神贯彻进去。”

“不是为了办亚运会而建这个项目,否则办完以后不就成了鬼城吗?”丁炯说,政府在考虑体育以外相关设施投入的时候,与杭州这个城市长远发展规划相一致,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跟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把亚运会的使用和赛后的利用充分考虑结合起来。

杭州微笑向亚运体现人文软实力

亚运会展示给所有来客的,除了城市的“硬实力”,还有“软实力”。

陈培德表示,杭州作为中国封建社会南宋曾经的国都,人文底蕴丰富,游客来不仅可以观赏体育,而且可以来了解享受浙江省以杭州为代表辐射到全省各地的文化遗产。

“杭州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城市包容度和知名度高,以世界文化景观遗产西湖为代表的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这些条件都为开展体育文化产业、举办亚运会提供了充分的软件优势。”于小涵也说。

范柏乃说,杭州现在有两个世界遗产,南宋时期杭州是全世界最发达的城市之一,到2022年肯定又是全世界最发达的城市之一。

陈培德和范柏乃都认为,亚运会成功举办,有益于加快城市的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然而,凌平认为,杭州是一个休闲旅游城市,它未来的定位可能是一个亚洲的休闲城市,在城市文明建设当中,尽管杭州比国内很多城市都要好,但是跟国外许多国家比起来,民众素质、文明程度仍有不少差距。

他以文明行车举例,国内存在的随意变道、不让行人、乱按喇叭、窗外丢烟蒂等现象在国外少见。

不仅如此,还有服务人员,他举例,在杭州的超市买东西询问货品,服务员一般情况下只是口头指点,而在国外,服务员就会热情地将你带到所需的货品前。

“我觉得杭州人不一定要达到那种程度,但是在这方面确实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凌平说。

陈培德也认为,杭州还是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的,比如杭州“车让人”这一交通行为非常好,不论是公交车、出租车还是私家车,在马路上都愿意主动让行行人,这点在全国其他城市还没有见到,“值得点赞。”

范柏乃说,经济的发展与文明程度息息相关,未来经济发展了,杭州整体的国民素质会相对提升,法制意识、正义感等都会提升。

丁炯将亚运会比喻为家里来客,在这个大型的运动会上,市民要展示出笑容,用最好的状态迎接来自亚洲各地的朋友,带来更好的人文环境。(完)

原标题:杭州亚运七年之约“八字真经”能否如约兑现?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