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专家:作弊获刑让依法治考掷地有声 可试行诚信档案约束

2015-10-27 14:01:24 来源:未来网

评论

未来网北京10月27日电(记者 李盈盈)据报道,美国中学入学考试(SSAT)即美国中考因质疑作弊问题取消了9月份中国考区所有考生的考试成绩,而10月份的成绩是否有效,目前暂无法确定。与此同时,“2015年度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湖南省长沙县考点一考生作弊被发现后,把纸条塞入口中,吞了下去,而他也只是被清出考场。在此次考试中,湖南省人事考试院除了抓获多名作弊考生外,还发现了使用高科技无线电器材发送答案的作弊团伙。但是,自11月1日起,考试作弊将不再是仅按照校规惩处,而要面临刑事处罚,情节严重者最高可判7年徒刑。

专家:考试作弊获刑让依法治考掷地有声

“2015年度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长沙县考点一考生被发现夹带小抄。尽管考生把作弊物证吞入口中,但是考场监控记录了其作弊过程,监考人员收缴了这名考生的试卷,最终以舞弊处理,请他出考场。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彭新林副教授表示,“考试公平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基础性工程,而教育公平又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考试作为一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机制,是和谐社会建设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应有之义。”

彭新林告诉未来网记者:“众所周知,教育资源是公共资源,应该让大家都有平等的机会。而考试作弊尤其是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作弊,无论是组织考试作弊还是当枪手,都会损坏考试公平和社会公平,给社会风气带来不良影响,不利于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此外,‘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考试作弊,也严重损害社会诚信。‘人无信不立’,作为全国统一为国家选拔人才的考试,更应做到诚信。”彭新林补充道。

彭新林认为,此次《刑法修正案》(九)对于考试作弊(包括替考)处罚的相关修改是推进依法治考的重要举措,是发挥刑法在规范社会生活方面的引领和推动作用的体现,可以为诚信考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有助于减少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有利于考试公平的实现,维护广大考生的合法利益,共创诚信、公平的考试环境。

律师: 加大考试作弊惩处力度重在震慑

北京的张新年律师说:“修订后的《刑法修正案》(九)中对于考试作弊的惩处力度明显加强。此次修订前的刑法对考试舞弊案没有专门法条,对于作弊的惩处也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对涉案的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往往仅作行政处理,入刑者较少,或者以滥用职权罪、徇私舞弊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等罪名入刑,但大多量刑偏低。”

甘肃天水替考案、河南杞县替考案、江西替考案,及近年来屡屡发生的其他国家级考试舞弊案等,甚至曝出有家长或老师参与作弊,其社会影响十分恶劣。

张新年告诉记者,11月1日即将实施的《刑法修正案》(九)不仅增设了组织作弊罪,并扩大了考试作弊人员犯罪主体。其第284条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找人替考或者当“枪手”的代价不是按照校规取消成绩或者不发学位证、开除那么简单,轻则处拘役或者管制,重则最高可判7年徒刑。

张新年认为,将考试作弊的组织者、提供帮助者、替考者、被替考者等全部纳入刑事打击范围,利于维护社会诚信和保护公平竞争,发挥刑法价值取向的引领作用。

建议:“法律并非万能 可以建立诚信档案试点”

就中国考生SSAT成绩被取消一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法律所助理研究员陈晨说:“国外侧重道德自律,把作弊视同于偷窃,认为作弊是极其恶劣的行为,直接影响个人信任系统的建立。”

“目前,我国对诚信系统的建立尚不完善,没有个人综合征信系统,即便考试作弊也不纳入个人诚信档案,在办理信用卡和贷款时无从考证。”陈晨继续说,“个人道德的养成需要内力自发养成,而不是单依靠外力。目前刑法对于考试作弊的新规定主要是利用外力倒逼内力起作用。”

陈晨认为,社会的诚信需要一个过程,不是单靠一部法律所能解决的。比如海淘购物平台承诺无条件退货,于是就有人利用这种信任告诉对方没有收到货或者货物被损坏,申请全额退款。陈晨提醒说,如果滥用这种信任,则会导致商家对中国消费者的抵制。

个人诚信档案是社会发展和成熟的标志,目前在社会整体信任感下降的情况下,“刑罚只是手段,不是目的。”陈晨建议:“首先,从小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在中小学开展优秀文化进课堂活动;其次,在中小学和大学尝试建立诚信档案试点,推动诚信积分奖励制度;再次,对参与作弊的个人和单位实施一票否决制,取消其各种参评资格,奖励和重罚并重,以推动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