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双降"不是量化宽松 尚未面临"零利率"约束
2015-10-27 08:21:19 来源:中国经济网
我国此次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是常规的货币政策措施,并不是量化宽松,目前尚未面临“零利率”的约束;在利率管制基本放开之后,将推动金融资源向真正有资金需求和发展前景的行业、企业配置,促进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10月23日宣布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基本放开利率管制之后,业内对货币政策调整以及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看法。针对相关问题,央行有关负责人26日回答记者提问,回应市场关切。
“双降”仍是常规措施
“我国‘双降’措施与国外央行采取的量化宽松政策(QE)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实施QE的背景是名义政策利率已经触及“零”下界。在这种情况下,不得已采取直接扩张央行资产负债表的非常规办法来支持经济,也就是购买一定数量的特定资产(如某些债券),所以才被称为“量化宽松”政策。
央行有关负责人指出,我国此次下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显然都是常规的货币政策。中国尚未面临“零利率”的约束,名义利率水平仍在“零”之上。此外,存款准备金率也相对较高,因此,在当前需要增大货币政策支持力度的时候,利率工具及准备金率工具都有使用空间。降准措施不直接扩大央行资产负债表,不属于非常规的QE措施。
资源配置将更重发展前景
利率管制基本放开,对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大意义。“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利率的价格杠杆功能将进一步增强,推动金融资源向真正有资金需求和发展前景的行业、企业配置,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央行有关负责人分析,特别是在当前我国经济处在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转换接续的关键期,放开利率管制可为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筛选支持的行业、企业提供更大空间,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进实现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利率管制的基本放开,将推动金融机构改变单纯追求规模的发展模式,为金融机构转型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金融机构在利率受保护情况下“规模即效益”的传统经营模式将不可持续,有利于推动金融机构树立起“以利润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加快转变经营模式,完善定价机制,提高自主定价能力,实现差异化、多元化、持续化经营,切实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更加倚重市场化工具
近年来,随着金融创新发展,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总量与经济增长、物价等最终目标之间的相关性也有所降低。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促使利率真正反映市场供求情况,为中央银行利率调控提供重要参考,从而有利于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由数量型为主向价格型为主转变。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从国际经验看,强化价格调控是提高宏观调控效率的必然选择,而放开利率管制是实现这一转变的根本前提”。
央行有关负责人强调,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开启了新的阶段,“核心就是要建立健全与市场相适应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提高央行调控市场利率的有效性。在此过程中,人民银行的利率调控将更加倚重市场化的货币政策工具和传导机制”。
“具体而言,就是要构建和完善央行政策利率体系,以此引导和调控整个市场利率。同时,加快培育市场基准利率和收益率曲线,使各种金融产品都有其市场定价基准,在基准利率上加点形成差异化的利率定价。”央行有关负责人分析,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理顺从央行政策利率到各类市场基准利率,从货币市场到债券市场再到信贷市场,进而向其他市场利率乃至实体经济的传导渠道,使市场机制在利率形成和资源配置中真正发挥决定性作用。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后,央行仍将在一段时期内继续公布存贷款基准利率,作为金融机构利率定价的重要参考。待市场化的利率形成、传导和调控机制建立健全后,将不再公布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时,央行还将通过发挥好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宏观审慎管理、督促金融机构提高自主定价能力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科学合理定价,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
(原标题:央行:"双降"不是量化宽松 尚未面临"零利率"约束)
原标题:央行:"双降"不是量化宽松 尚未面临"零利率"约束[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7-06)双降再压息差空间 银行业盈利革命读秒
- (2015-08-12)产销双降超预期 第二轮降价潮袭击车市
- (2015-08-13)7月浙江外贸进出口“双降” 出口同比下挫8.5%
- (2015-08-26)海外股市已反弹 国内股市持续暴跌央行双降稳A股
- (2015-08-26)开盘:央行年内再双降 沪深两市小幅高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