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位学者联名发文称专车新规存重大缺陷
2015-10-23 18:18:12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0月23日消息(记者冯会玲 杜希萌 潘毅)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针对尚处于征求意见阶段的专车新规, 多位专家22号联名发表了“关于暂缓制定《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的建议”,认为该《办法》存在缺陷,将会影响网络约租车这种新型业态的发展。
这份“建议”仅仅是涌向“征求意见稿”的大量观点、意见的冰山一角。自交通部本月10日发布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和《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动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来,引发了专家、学者、出租车司机、专车平台等多个领域的热议。
本次联名建言专家之一、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网络预约车的兴起,对传统出租汽车行业的监管框架和监管方式造成了极大挑战,交通运输部草拟《办法》,本意是为了规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行为,但其中的规定都是将网络约租车经营服务作为传统出租车行业加网络预约来进行管理,在思路上存在缺陷。
朱巍认为,首先平台的许可证,草案就把新的专车纳回到传统出租车管理思维上去。质疑点在于在立法过程之中,交通部有没有这种权力把新型互联网专车解释成传统出租车?这个解释到底有没有上位法的依据?是不是与行政许可法等法律相冲突?
律师赵占领也撰文提出质疑,认为交通部无权通过部门规章来新设许可。对此,暨南大学行政法教授刘文静指出:根据《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国务院用决定的方式,保留500项行政许可项目,它是合法的。其中第112项就是大家正在讨论的"关于出租汽车的经营资格证、车辆运营证和驾驶员客运资格证",交通运输部的规章是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来把这些许可制度细化的,所以不存在部门规章设定行政许可事项的问题。
到底将网络约租车纳入传统出租车行业监管体系是否合理?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郭继孚认为,电召约租车服务本身就是出租车的一种,利用互联网构筑信息共享平台,并不能改变其根本性质。
郭继孚表示,所谓的互联网专车其实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提供服务。姑且不论其是否是出租车,它提供的服务和出租车有什么区别?第二,传统的出租车也不仅仅是巡游,也有出租站点和电话电召。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研究员吴一兴认为,不应将其当成新型出租车来制定相应的规则进行管理。他认为,专车其实是在深度挖掘过去闲散的大量运力。同时还显化了大量潜在需求。传统出租车经常往来于交通枢纽或者热门商业中心等热门路线,但是对于一些偏远的地方,出租车司机可能不愿意去。但是专车出于它的临时性,或者说有潮汐性的特征,可以满足更广、更深入、更细分化的市场。
而将专车作为营运车辆进行管理,也引发巨大争议。朱巍认为,道路运输证毫无疑问把现实生活中接入专车平台的私家车直接变成了运营车辆。运营车的性质一旦发生变化之后,它的报废就变为8年,同时需要交特别高的商业保险。肯定不会有私家车主再愿意把自己的车辆接入到平台了。
参加一场以"征求意见稿"为主题的研讨会的神州专车代表赵慧军对缩短后的报废年限不满。他建议报废年限更宽一点,8年就报废车辆使用太浪费了。同时他也指出,从业资格证可能更离谱。它需要到公安机关去开未撞死过人的记录和无超速驾驶记录。这种相关证明在公安机关能不能开出来,到底需要什么程序,还没有经验,尚不好说。
滴滴打车代表王永峰担忧,一旦专车性质发生变化,其吸引力将会大大缩水。他认为,如果强制要求所有的专车转变为8年强制报废的营运性质,绝大部分的兼职司机可能不会再从事专车的服务。
但是郭继孚认为,为了提高乘客使用网络约租车服务时的安全系数,更严格的管理并不过分。他认为,这种网约车面向不特定对象的公共服务,以营运为目的,就是作为一种职业来对待,拿它挣钱,应该纳入到行业内进行管理。这种面向不特定的对象服务无法由企业说了算,公众也无法自行鉴别真伪,社会成本太高。
有学者提出,目前的征求意见稿是扼杀专车的杀手锏,有参加研讨会的专家代表并不赞同。韩为卿表示,新规是在规范、建设,希望它能够发挥很好的社会功能。需要相关管理部门,对社会各方面的议论能够得出共识的最大公约数,照顾到方方面面的利益。
原标题:十二位学者联名发文称专车新规存重大缺陷[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