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烧秸秆 涉事村支书已备辞职报告
2015-10-22 15:09:14 来源:现代快报
昨天,“第一把火”所在村田间浓烟滚滚
10月20日,江苏省环保厅通报,今秋全省秸秆焚烧的“第一把火”烧在徐州新沂,这也是新沂连续两年“惹祸上身”。昨天,现代快报记者来到新沂实地探访,当地官员大倒苦水,“绷紧了神经,严防死守,没想到还是出了状况。”虽然处罚决定还没有下来,但“第一把火”的所在地华丰村村支书何书强已经写好了辞职报告。
这几年,江苏整治秸秆禁烧花了巨大行政成本,光是每季秸秆禁烧,每个乡镇至少花一百万,各地“严防死守”组织架构愈发严密,从禁烧效果来看,火点数已经从几百个降到了几十个,禁烧期的PM2.5浓度也较往年下降了30%。不过也有网友提出了疑问:这么高的成本,和效果相配吗,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一个村的“火情”
“不让在田里烧,就运到渠沟里烧”
昨天,现代快报记者来到新沂高流镇华丰村,也就是被通报的“第一把火”的事发地点。华丰村周围的田地一眼望不到头,秋收大多已经完成。顺着蜿蜒的田间小路,记者发现地头的渠沟内,随处可见有玉米秸秆焚烧过后的痕迹,大量没有完全焚烧的秸秆堆积在渠沟里,看上去乌黑一片。在步行大约2公里的范围内,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
记者找到了正在地头焚烧秸秆的一名老伯。“为什么现在查得那么严,还要焚烧秸秆?”记者问。老伯有些沉默,“现在不像秋收刚开始那么严了。”老伯说,他这地块只有3分,不值得再请秸秆粉碎机过来,索性就一烧了之。
一名张姓村民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虽然秋收季节查得很严,镇村的宣传造势也到了每一户村民都知晓的地步,然而实际上并没有完全控制住秸秆的焚烧。“你看看那些田间地头的渠沟就知道了,不让在田里烧,就把秸秆运到渠沟里烧,事后也无从查起是谁家点的火。”
说起此事,华丰村村支书何书强一肚子苦水,他认为这次村里是无辜“躺枪”。“我们绷紧了神经,严防死守,没想到最后还是出了状况。被通报后,我们找到了环保厅所称的第一把火大致位置,调查后了解到一名邻镇的村民在地头捡拾遗漏的玉米棒时,因为嫌堆积的玉米秸秆影响捡拾,就一把火把那堆秸秆点着了。”
“每一名村干部都分片包干,不分昼夜地巡查,到晚上10点多才回家。”何书强表示,该村目前秸秆的回收、粉碎量占到了总量的90%以上,“本来以为过了这几天,就平安度过禁烧期了,没想到被邻村人一把火把我们的努力都给毁了。”对于为什么沟渠里面那么多焚烧过秸秆的痕迹,何书强表示,沟渠里也是不允许烧的,但确实有人偷偷地烧,很难及时发现。
同样,高流镇镇长陈焱也表示“很冤”。在他看来,不是镇里的禁烧工作没做好,是“第三者”的一次算是破坏的行为,导致所有努力功亏一篑。陈焱表示,高流镇的秸秆焚烧防控工作在新沂市“至少是中上等水平”,不仅镇里指定了严格的考核指标,而且主要领导均是划片的责任人,这次“第一把火”纯属“躺枪”,不仅是村里,镇主要负责人也将面临问责。
镇村大倒苦水,“躺枪”很冤
在高流镇的公示墙上,现代快报记者看到,2015年工作绩效考核表中,秸秆焚烧被列于第一条,权重(分)达到6分,仅次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和法制建设”的分值,高于其他项。“我们镇地处多条高速、省道交界处,属于‘显微镜’下的区域,所以镇里对秸秆焚烧抓得非常严。”
据了解,作为去年“第一把火”发生地,新沂从今年年初就出台了相关奖惩措施,今年5月,新沂市官方发文,当年被省、徐州市、新沂市确定为“第一把火”的镇(街道),考核直接为零,并视情节对火点发生地的相关负责人给予相应组织处理。去年被通报“第一把火”后,新沂市墨河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随即被停职检查,史圩村支部书记被就地免职,新沂市政府还向徐州市政府做出了书面检查。
新沂市纪委表示,在接到省环保厅通报后,该部门立刻启动了问责机制,目前纪委联合相关部门正对通报情况进行调查,因调查工作仍在进行中,暂时还未形成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意见,但是“肯定会从重处理”。华丰村村支书何书强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自己现在也是心灰意泠,也不想再干了,“我已经写好了辞职报告,准备明天就提交。”
涉事村支书已写好辞职报告
一根草的账本
补贴不断涨,农民还是觉得亏
秸秆并非一无是处,为什么非烧不可?张姓村民坦言,在20年前几乎没有烧秸秆的。“那时候舍不得烧啊,用喂牲畜,生火做饭,都用得上!现在呢,都用煤球、液化气了,秸秆用得很少。”
秸秆还田是处理秸秆问题绿色环保的方式,就是把秸秆粉碎,再深耕埋在地下,处理费用大概是60元每亩。从2009年,江苏开始推广秸秆还田开始,政府部门对于秸秆还田的财政补贴也是层层加码。根据江苏省财政厅的往年数据显示,仅2014年,安排秸秆还田补贴资金就达5.2亿元。
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方贵平介绍,以南京市为例,从最初的15元一亩补贴,到如今的每亩40元,而且各级财政层层补贴,南京目前每亩地补贴是50~100元。
方贵平介绍,表面上看农民秸秆还田已经不需要自己掏腰包了,可是农民自己也要算一笔人力成本账。如今留守在农村的大多数都是上了年纪的人,青壮年都在城里打工,一到农忙季节,这些年轻人要请假回家收割,交通费加上误工费一天大约是200多元,往往一待就是一个星期,很多农民觉得还是“亏了”。
除了秸秆还田外,目前江苏秸秆综合利用还有个途径,就是企业回收用于做燃料发电、肥料、建筑板材等多种方法。从目前的实际效果来看,对于秸秆的再利用并不如当初想得那么美好。除了少数企业“游刃有余”之外,大多数企业利润低,只能咬牙支撑。
在南京溧水区有七八家秸秆回收利用的企业,这其中只有一家做草垫,专供铁路运输保护货物的企业订单比较大,效益还说得过去。有些企业甚至连收秸秆的钱都凑不齐。
据了解,如今企业上门收购秸秆是300元一吨,加工固化后卖出去的价格是每吨350元~400元,除去损耗和人员工资,每吨的利润只有10多块钱,量大的时候一年能销售2000吨,不景气的话一年只有1000吨的销量。这么一算,一年只能挣一万多块钱。
江苏环保系统工作人员表示,政府部门虽然打通了秸秆从工厂到田间、地头这“最后一公里”,但最后却发现“秸秆产品”的销路还未完全打开,类似综合利用企业基本都是在政府补贴下生存的。
回收企业:利润低,只能咬牙支撑
对于环保部门而言,每年夏秋禁烧季,他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严防死守”。从10月1日开始,江苏省环保厅就组成了一个40多人的巡查组,编排成13个队,分派到每个省辖市,每天开车巡查,蹲点3个月。江苏省环监局副调研员郑雪军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一个省厅就出了40多个人管秸秆,基层的禁烧人员就更多了。2014年夏收,现代快报记者曾经在宿迁采访秸秆禁烧,当年宿迁为秸秆禁烧投入人力超过两万。
郑雪军说,他也了解到,苏北不少乡镇一个禁烧季要出动上千人,这里面包括镇里的三套班子成员全部上一线、各个分管部门抽调人员,大学生村官、巡查人员、青壮村民、派出所警察等……这么多人扑上去,无论是金钱还是精力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抽调人员的伙食补助费、雇农民看管田头的费用,一般每个人每天50~100元不等。加上车辆使用、设备配置、宣传费用,往往一个禁烧季下来,一个乡镇最保守也要投入一百万,如果是粮食重镇,花好几百万是正常的。南京六合区环保局生态科的一位工作人员透露,每年区里都要投入好几百万元,这个钱都是各级财政部门真金白银地拿出来的,当记者问有没有300万时,他说肯定不止。但具体花了多少钱也不肯再透露了。
每到禁烧季,一个乡镇至少掏100万
不能光看禁烧投入账
还有一笔环境效益账
尽管江苏已经全面实行秸秆禁烧的政策,但这些年来对于秸秆到底要不要禁烧的讨论一直都存在?有些网友认为,“空气质量好坏的最后一根稻草不应该压在农民身上,千百年来,农民对于秸秆都是一烧了之。如今城市里的各种汽车尾气排放、企业废气排放对空气质量影响更大。”
一位环保专家表示,过去的环境容量与现在不可同日而语。秸秆焚烧过程中也会增加PM2.5、PM10等颗粒物的浓度。以前,秸秆烧后,污染很快就扩散了。但现在环境状况已经很脆弱,这时候再一烧,就是一个重度污染天,而且至少持续两天以上。秸秆露天焚烧还会产生其他方面的一些问题,比方说火灾的隐患,甚至影响到能见度、交通等。现代快报记者也了解到,南京环保部门曾经做过测算,如果对秸秆焚烧放任不管,南京每年将增加5~7天的污染天。
为了管住“一根草”,江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江苏今年夏季秸秆禁烧期有34名责任人因禁烧不力被追究责任,多名官员丢了“乌纱帽”。政府花这么大力气管控,为何不能完全管住“这根草”?江苏省环保厅负责人表示,对于“秸秆”,并不是环保一个部门的事情,涉及农委、发改委等多个部门,但“禁烧”是环保的工作,如果放松管理,雾霾情况将更加严重,但从部门职责来看,不得不严防死守。同时也应算好两笔账,一是禁烧投入账,一是环境效益账。从全省来看,一个县市投入至少1000万元。如果不花这个钱,环境污染的这笔账损失巨大。这对老百姓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远远大于禁烧投入的资金。
今秋江苏秸秆“第一把火”又烧在新沂
今秋江苏秸秆禁烧期从10月1日一直持续到12月31日。昨天,江苏省环保厅通报:10月18日下午3点在新沂市发现焚烧火点,这是全省今年秋冬季秸秆焚烧“第一把火”。目前江苏省环保厅已经将巡查结果反馈给徐州市政府,由徐州市政府对具体责任人进行问责。
省环境监察局副调研员郑雪军介绍,10月18日15时左右,省环保厅巡查组沿京沪高速巡查,发现新沂市高流镇华丰村有1处过火面积约800平方米的秸秆焚烧火点,随即确定为“第一把火”。目前省环保厅已将巡查结果反馈给徐州市政府,由徐州市政府对具体责任人进行问责。
据悉,认定秸秆焚烧火点的标准是过火面积超过300平方米。去年秋季秸秆焚烧的第一把火也是在新沂,当时新沂市委、市政府按程序对起火点的新沂市墨河街道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理。(现代快报)
不要老拿烧秸秆来为难农民
焚烧秸秆已经伴随着农业文明持续了几千年的历史,而雾霾还是很现代的事情,为此用治理雾霾来结束焚烧秸秆,虽然有现实的必要性,但逻辑上总是不够圆满。根据湖北环保厅的测算,禁止焚烧秸秆能够在收获季节减少10%的PM2.5,这是相当可观的贡献,但也似乎并非决定性的污染源。
国家要解决雾霾问题,也要综合利用秸秆资源,在16年的时间里调动了大量的资源围追堵截,但仍有大约两亿吨的秸秆因为无法赚钱而被利用起来。而如果国家支持农民粉碎秸秆还田,补贴全部成本,每年也就不到200亿元的预算。这个数字,相当于2014年北京市公共交通补贴200.1亿余元。
如此说来,解决粉碎秸秆问题实在是太简单了。与其每年到了秋季就大呼小叫雾霾来了,为难农民,用卫星侦察农民打游击,不如解决最后谁买单的问题。农民,不能总是成为被收割的对象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