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成果回顾:金融业改革取得突破进展
2015-10-20 10:52:05 来源:央广网
“十二五”期间,尤其是最近两三年里,金融业改革出现了大踏步的发展,尤其是在建立市场化的金融体制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总结其荦荦大端,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货币政策的运用手段更贴近市场需要。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后,中国的货币政策一直表现得相当宽松,它虽然保证了企业的资金需求,但也同时导致国内市场长期处于通货膨胀的阴影之下,物价上涨在最近二三十年里比较严重,经济发展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被稀释了。
“十二五”期间,央行对货币政策的运用开始更多地考虑主动性、前瞻性和灵活性。在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后,经济转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这种转型也为货币政策的改变创造了有利条件。最近几年里,尽管经济增长的目标有所降低,但稳增长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而货币政策一直表现得很克制,不再是像以前那样一味依赖货币宽松来推动经济增长。当然,这并不是说货币政策可以脱离实体经济的需求,但即使是在最近两年里经济增速出现明显下行的背景下,央行在出台降准降息等措施时,更倾向于定向降准,向急需资金的中小微企业实行“滴灌”。虽然效果还不是很理想,但由于较好地控制住了货币发行,最近几年的物价得到了一定的控制,经济增速的下行并没有过多地影响到民生。
第二,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大门已经打开。改革开放以后,民间资本开始进入金融业,但一直被控制在较为低端、边缘的类金融部门。这种体制适应了国家对金融业的控制,但却不利于民间资本的扩张与壮大。最近几年,随着金融业改革的深入,引导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进入金融业的大门已经打开。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允许民间银行组建自负盈亏的民营银行,二是与国有银行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结合,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国有银行持有股份。前者已经成为现实,后者则由国家挑选了交通银行正在进行试点。
民间资本可以组建银行,标志着民间资本进入了金融业核心业务,国家的金融业结构也更趋合理。一方面,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解国有银行的压力,使其有条件以市场化的原则来从事存贷款业务。另一方面,它也能促进民间资本的壮大与发展,尤其是在民营银行与民营企业实现对接以后,可以更有效地支持地方上的中小企业的发展。
第三,利率市场化改革条件已经成熟。金融业要实现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其关键一步。利率市场化的推行,可以使资金更好地体现出其价值,因此它一直是金融业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我国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确定了分阶段小步走的战略。在“十二五”期间,这种改革的步子明显加快,先后实现了外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贷款利率市场化,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央行在人民币存款利率市场化上所推行的积极改革已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去今两年连续降息后,目前的基准利率与CPI相比较,已经出现了负利率,但是由于商业银行对储蓄利率在市场化条件下大多实行了不同档次的上浮,因此储户得到的最终利率仍在正利率之上。“十二五”期间密集推出的这些改革措施已经为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性条件,相信这一改革目标在不久之后就能够实现。
当然,由于金融业是事关国家经济安全的一个重要行业,银行的安全又直接关联到民众资产的安全。因此,中国对金融业的改革总体上来说是比较谨慎的,目前的金融体制仍然存在一些与现实需求不能很好适应的弊端。最近两年,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为了让经济增长保持一定的速度,央行多次推出降息降准措施,但实体经济的受益却很有限,反而推动了房地产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投机炒作,这也使货币政策的效果打了折扣。如何让金融与实体经济更好地对接起来,这是中国下一步金融改革必须着力解决的一个难题,而要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关键还是在于要坚持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
周俊生,财经时评人
原标题:“十二五”成果回顾:金融业改革取得突破进展[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6-12)新疆兵团28.8万人“十二五”规划外饮水工程获中央投资3.34亿
- (2015-06-13)“十二五”期间中国文物保护成果突显
- (2015-07-01)四川公共机构人均能耗降16% 提前完成“十二五”目标
- (2015-07-02)西藏“十二五”水利规划投资到位率达107%
- (2015-07-08)中国“十二五”科技主要指标提前完成半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