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涪陵 > 周边 >

涪陵建长效脱贫机制 保证扶贫攻坚质量

2015-10-16 21:02:11 来源:重庆日报

评论
涪陵建长效脱贫机制 保证扶贫攻坚质量

\

大木乡乡村旅游一条街

建设中的珍溪镇建设村便民服务中心

贫困户榨菜脱水加工

贫困村土鸡养殖

贫困村生态扶贫搬迁居民点

乡村旅游坪上花溪荷花园

驻村工作队入户调查摸病根

不仅要让63个贫困村,5.25万贫困人口在限定的时间内脱贫,更重要的是要保证他们实现稳固地脱贫,长效地脱贫。这是涪陵区在限时打赢扶贫攻坚战中提出的要求。

“这一要求就是不仅要让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越过扶贫的标准线,更重的任务是建立起一种长效脱贫的机制,保证扶贫攻坚的质量。”涪陵区区委书记秦敏说,“这是涪陵在限时打赢扶贫攻坚战中自加的压力。”

如何保证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稳固地脱贫?

涪陵区从长效机制上入手,通过一系列的促进贫困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机制,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机制,特殊贫困群体的保障机制,教育帮扶机制等,让贫困村的基础设施从根本上得到改善,贫困户通过产业发展,特殊贫困群体从机制上得以保障,从而实现稳困脱贫,长效脱贫。

1 精心制订每一场攻坚战役 确保精准扶贫

限时打赢扶贫攻坚战的战斗一打响,涪陵区区委书记秦敏就深入到增福乡鸿鹤村、马武镇碑记村、平桥村、罗云乡铜矿村、同乐乡雪峰村、石沱镇三窍村等贫困村,对如何打赢扶贫攻坚战进行调研,为制订好每一场具体的战役,做到心中有底。

与此同时,区长李洪义和区人大、区政协的主要领导,都分别到贫困村进行调研,掌握第一手材料,为精准扶贫提供决策参考。

“通过精准的调研摸底,区里制订出精准的打好每一场攻坚战役的具体战斗方案。”涪陵区扶贫办主任王兴勇说,“这使打赢攻坚战有了信心和保障。”

在保证9808户重点贫困户的脱贫中,涪陵区在通过调研掌握了每一户致贫原因的基础上,逐户制订出帮扶的措施,分别通过因病致贫、医疗救助基金、因学致贫、因灾致贫、因残致贫等分类救助方案,建立起帮扶台账,明确了帮扶内容和具体的责任人,并落实了1464万元的到户扶贫资金。

基础设施是贫困村脱贫摘帽的关键,因而,涪陵区在攻坚战役方案的制订中,也以保证长效脱贫为目标,科学地确立精准项目。目前,除按照“解八难”,“建八有”的贫困村脱贫标准外,涪陵区还围绕产业发展的需要,确立了1222个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在年内,要整治和硬化村公路46条、共120公里,新建和整治社道路429条、共703公里;新建自来水厂4座,日供水5000吨,新建集中供水池40口,蓄水量达上万立方米,铺设供水管网1517公里。整治渠堰19公里,新建提水泵站2座;完成5个贫困村的电网升级改造;配套垃圾收集桶693个,建设垃圾处理池3口,生活污水处理设施7座,公厕10座,排污管网10公里。不仅实现行政村的公路通畅率达100%,撤并村通达率100%,还要让70%的村民小组通上泥结石公路,贫困村相对集中居住点农户自来水到户率达100%,农户用电“一户一表”覆盖率达95%以上。

为保证每一场攻坚战役都能打胜,涪陵区严格务实了责任到位机制,让34名区级领导以及镇街、企事业单位认领了对口帮扶责任田;同时严格落实责任人到位机制,派遣258名干部驻村扶贫;与此同时,还创立资金到位机制,深度整合区财政、行业部门的项目资金5.2亿元,为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扫清资金尴尬。

2 产业发展长效机制 确保贫困户通过产业脱贫

“贫困村能不能销号,重点在如何突破区域经济发展瓶颈。”秦敏说,因此,在打赢限时扶贫攻坚战这场硬仗中,需要把贫困村的产业发展,用产业来带动贫困户实现长久的脱贫,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在产业扶贫中,涪陵首先从长效机制来建立和完善,并创新了一些能让贫困农民持续增收的产业发展机制。

以龙头企业来带动产业发展,促进贫困户增收,这是涪陵产业扶贫中效果最好的机制之一。

上市龙头企业涪陵榨菜集团,通过“订单农业+风险金+保护价收购”的机制,带动了全区30%的农户种植榨菜增收,其中相当部分是贫困户。

今年在攻坚中,涪陵又把榨菜产业作为扶贫产业的重点来发展。今年,区里投入470万元,扶扶53个贫困村种植2.4万亩早市青菜头,并采取每亩补助200元,种苗、技术、销售等都由龙头企业或乡镇负责的方式,确保贫困农民每种1亩早市青菜头,能够有1500元以上的纯收入。

重庆泰升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珍溪镇卷洞村投资23万元,打造130亩无公害绿色生态蔬菜基地,实行统一栽种、统一管理,并与公司签订销售协议,统一收购,保证贫困户增收,直接受益50余户共200余人;投资15万元,在该村半沟打造100亩早市青菜头种植示范点,由政府集中供应菜苗,农户统一栽种,建立产前、产中、产后相衔接的产业链,将使26户贫困户通过产业脱贫。

在产业脱贫攻坚中,涪陵区利用乡村旅游资源,创新了“特色观光园区带动农家旅社”发展方式,运用“工商资本+农户股权+门票分成”的经营模式,打造大木乡迎新村、宣王村、武陵山乡金子山村等为核心的东部武陵山贫困片区避暑休闲观光带;打造以马武镇石朝门、板桥村、大顺乡柏坪村、同乐乡解放村、龙潭镇群星村等为核心的西南部木鱼山贫困片区四季观光休闲扶贫示范区;打造以义和镇黄草村、红春村、李渡垭口、百花村等为核心的北部黄草山贫困片区近郊休闲胜地。

目前,这几大乡村旅游扶贫片区已建成高山避暑和坪上四季休闲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20个,建设起观光采摘花果园18个,面积达5万多亩,培育起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户948户,户年均增收2.5万元以上。

在产业脱贫的产业发展机制中,涪陵还创新了通过专业合作社,组织贫困户以“土地入股,保底分红”的方式,组装产业扶贫园区。

涪陵区国全蔬菜种植股份合作社,以农民和贫困户的土地入股,进行统一经营。贫困户把土地流转的租金中的40%作为股金入股,其余60%作为租金,每年定期收取。股金部分根据经营收入情况,每年按股分红。

目前,这一合作社已将农民的4223亩土地折资入股,投资了650万元,建成集中成片的蔬菜种植园950亩,建成蔬菜大棚35个,联栋工厂化育苗大棚1栋,年实现产值700多万元,为股民增加收入300多万元,户均增收2万余元。

“目前,全区已建起这样的扶贫专业合作社10个,有效地带动了贫困农民通过产业脱贫。”王兴勇说。

在产业发展的扶贫攻坚中,涪陵区还建立起政策长效机制。出台了对建卡贫困户种植早市青菜头、养殖土鸡给予补助的政策;龙头企业在享受政府的产业扶持时,要以优先流转建卡贫困户的土地经营权、优先将建卡贫困户的土地入股为前提条件。所获的产业发展资金补助中的40%,作为贫困户的入股金;同时,为自己发展产业的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内、3年以下、基准利率、免抵押、免担保的小额信贷扶持,财政给予贴息等支持。

3 创新建立保障机制 确保特殊贫困户脱贫

对于因病、因残、因学、因灾等致贫的特殊贫困户的脱贫,涪陵区则通过创新式地建立各类保障机制,确保他们能够实现脱贫越线。

“这部分特殊贫困户的量虽然不大,但却是最难脱贫的,光靠他们自己的努力是不行的,需要政府政策的帮扶,甚至兜底。”李洪义说,因此,区里有针对性地制订了相关的政策保障措施。

针对因学致贫的帮扶保障,涪陵区出台了为建卡贫困户在民办中职就读学费超过2000元的,实行全免的扶持政策;对读普通高中的学费,也实行全免(市级重点800元,其他普通高中500元);对建卡贫困户大学生所读专业特别的,给予专门资助;同时,对建卡贫困户家大学生就业有困难的,区人力社保局在区内国有企业和公共岗位给予安排,保障全部就业。

对因病致贫的,通过建立大病医疗救助基金,帮助其度过难关。区里制订的政策规定,建卡贫困户免门诊挂号费及住院预付金,报销自付部分,挂号费减少5%,床位费减少20%。每年由财政安排,对建卡贫困户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资助贫困户参加医疗保险。

与此同时,区里采取由财政、干部一日捐和企业捐赠等方式,建立2000万元的贫困户大病救助基金,对建卡贫困户采取各类保险救助、大病医疗救助,自付较大的救助,按不同自付金额,可分别得到50—80%的救助,最高可获得5万元的救助。

对因残致贫的,涪陵区也建立起了相应的长效扶助政策。对缴费困难的重度残疾人,由区财政全额代缴最低档次的养老保险费;为保证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残疾人每月补助生活费100元,一级残疾人每人每月补助护理费110元,二级残疾人每人每月补助生活补贴100元;对考入各类普通高校或特殊教育学院的贫困残疾大学生,贫困残疾人子女大学生,给予一次性的入学救助。对在读的2012年及以后入学的贫困残疾大学生,实行生活补助,每人每学年2000元。

针对因灾致贫的户,涪陵区也建立起长效保障机制。区里通过救灾救济及临时救助资金、区级福彩公益金和区、乡镇(街道)财政预算安排等渠道,筹集专项资金,对因自然灾害、意外伤害事故致贫的贫困户,给予救助。这些救助措施,能够保障因灾致贫的贫困户度过难关,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脱贫。

在建立扶贫脱贫长效机制中,涪陵还建立起干部帮扶的长效机制。如今,已建立起精准扶贫信息平台,每一位贫因户的结对帮扶干部都已进入平台信息。涪陵区委、区政府决定,对已经脱贫和新增贫困户,至少要帮扶3年,作为政治任务与责任,纳入干部考核。

本版文/王琳琳

图片除署名外由涪陵区委宣传部提供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