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海域海蜇几乎绝迹?专家称数量减少是“好消息”
2015-10-15 14:29: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海蜇养殖
昨天,一条“温州海域海蜇几乎绝迹”的消息不胫而走,不少吃货犯了愁:海蜇都绝迹了,留给其它海产的时间也不多了吧?
别慌,温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渔政渔监处副处长陆秀中告诉我,濒临绝迹的只是自然生长的海蜇,人工养殖的海蜇仍供大于求,不愁吃不上。
省海洋与渔业局的专家则表示,海蜇数量减少是个十足的“好消息”!这意味着有更高级的海产通过食物链在消灭海蜇,是海洋环境变好的信号。见习记者潘杰
海蜇经济效益低不受渔民待见
海蜇,俗称为水母,属钵水母纲,是生活在海中的一种腔肠软体动物。
多数人都没见过新鲜的海蜇,它的体形呈半球状;上面呈伞状,白色,最长可达1米,借以伸缩运动,称为海蜇皮;下有八条口腕,其下有丝状物,呈灰红色,叫海蜇头。
我们经常吃的部位就是海蜇头,多数宴会的冷菜中都有凉拌海蜇。
虽然颇受欢迎,但它却并不受渔老大们待见。一位从事多年捕捞的船员告诉我,新鲜的海蜇吸水能力惊人,往往能挤出近一半水。有时候一网上来,就得放在高浓度的盐水里浸泡脱水,费时费力,经济效益远没其它海产品高。
渔业专家说,新鲜捕捞的海蜇体形也比较大,身长就抵得上3张小圆桌,让渔民们很烦恼。据公开报道,2013年8月,曾有渔民捕获一只450斤的巨型海蜇。
海蜇少了带鱼、鲳鱼多了
近两年,浙江推出东海渔场修复振兴计划,预计到2020年,累计增殖放流各类水生生物苗种100亿尾。今年6月3日,平阳县就投放了5000多万只伞径8毫米以上海蜇种苗。
陆秀中说,单个种苗目测也就是小拇指指甲那么大。
不过种苗最终生长成形的概率并不高,主要还是保持生态平衡。按照动物分类,水母类比虾、蟹低端得多。正所谓“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自然也容易成为其它海产品的盘中餐。
“如果海蜇数量很多的话,就说明食物链上游的其它海产数量在减少,没有吃它。”专家说。
省海洋与渔业局的统计显示,2014年浙江全省的海蜇捕捞量为2060吨。而前两年,每年的捕捞量都在3000-4000吨间。
今年上半年,浙江海洋捕捞量中,带鱼增长了23%,鲳鱼增长了15%。专家分析,随着海洋环境变好,今年海蜇的捕捞量可能会进一步下降。
我们吃的腌海蜇多来自广东、山东
目前,全国范围内自然生长的海蜇都非常稀少,主要都是通过人工养殖。山东省、江苏省是养殖大省,浙江省内的海蜇养殖量很少,少到官方都不把其作为产业来统计。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海蜇养殖需要非常开阔的水域、经济效益不明显。
业内人士告诉我,养殖海蜇的围垦或者滩涂,至少都是3000亩起步,不少都近万亩,在浙江沿海很难找到合适地点。我做了个测算,西湖的面积是6.39平方公里,约9585亩,如果1/3的西湖里都养着海蜇,那是一种什么感受。
在山东威海,今年市场上新鲜海蜇每公斤价格也就4-5元,还同比略有提升。
陆秀中说,不少温州商人也都在广东、江苏一带养殖海蜇,然后再销往各地。
我今天也去杭州的几个农贸市场转了转,腌海蜇多来自广东、山东,价格在25-35元/斤。在屏风街农贸市场,一包200g、瑞安生产的即食海蜇,只卖3.5元。
而登录多家电商平台,一斤装的海蜇丝也还不到10元。
本是沿海穷人才吃的食物
上世纪60年代,海蜇多是沿海穷人才吃的食物。直到人们逐渐意识到海蜇的营养价值,它才开始登堂入室,成为冷菜的“当家花旦”。
据测算,每百克海蜇含蛋白质12.3克、钙182毫克、碘132微克和多种维生素以及丰富的胶原蛋白。
海蜇非常容易融化,在常温下都很容易化成水。所以新鲜捕捞的海蜇需要马上脱水,这个过程通常被称为“三盐三矾”。也就是,只有用食盐加明矾腌渍3次,才能较好脱水,同时脱去其体内的毒素。
之后,海蜇呈浅红或浅黄色,厚薄均匀且有韧性,用力挤也挤不出水,才能食用。
我们在市场上买到的腌海蜇,都经历了上述过程,咸度非常高,所以是不能现买现吃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前一天买,用清水浸泡一晚,吃之前再多用清水冲洗几遍。要是觉得腥味重,还可以在米醋中浸泡2小时。
至于做法,凉拌是极好的,倒点麻油、香醋就行了。其它,搭配黄瓜、白菜、菠菜、菜心都不在话下。(都市快报)
原标题:温州海域海蜇几乎绝迹?专家称数量减少是“好消息”[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5-24)网传乳制品饮料致白血病引恐慌 专家称谣传不可信
- (2015-05-24)曝乳制品饮料致白血病引恐慌 专家称谣传不可信
- (2015-05-26)教育专家称高中不一定是3年 应注重和大学衔接
- (2015-05-27)专家称中国不存在音乐剧这一剧种:只是在移植
- (2015-05-28)哈专家称青年易受恐怖组织蛊惑 多国学者共商反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