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国平:担起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使命

2015-10-15 13:21:08 来源:央视

评论

“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长期而艰巨的伟大事业。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实现这个伟大事业,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

10月14日,正值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之际,讲话全文首次公开发布。这篇长达万余言的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视野深邃,内涵丰富,语言锤炼,是一篇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纲领性文献,是指引当代中国文艺发展方向的根本遵循。一年来,讲话精神对我国文艺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引,文艺事业正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好局面。现在,这一重要讲话的首次全文发布,有利于全国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刻领会、认真把握讲话精神实质,更好肩负起当代中国文艺的崇高使命和神圣职责。

正如讲话所指出的,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同时,“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而在这浩浩荡荡、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文艺则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开宗明义地指明了文艺的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文艺和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作用”。原因就在于,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更是激发同心共筑中国梦磅礴力量的重要源泉。这种磅礴力量,非文艺作品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而难以抵达人心、充分激发。今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会议即进一步明确“举精神旗帜、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崇高使命。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是文艺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担起这个使命和职责,最关键最根本的就是要用作品说话。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谈到的一个重心,就是“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讲话在肯定我们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的同时,指出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等等,可谓一针见血,入木三分。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缺少了人民这个中心,缺少了中国精神这个灵魂。解决这些问题,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能不能搞出优秀作品,最根本的决定于是否能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就是要贯注中国精神这个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使文艺作品“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能够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广大文艺工作者自觉担起使命和责任,创造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它发散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人民一定能够感受得到。(国平)

原标题:国平:担起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使命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