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助力创新发展 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率团赴辽宁考察

2015-10-13 15:57:20 来源:中国经济网

评论

\

\

中国经济网沈阳10月13日讯 (记者魏敏)10月9日,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会员企业辽宁行交流合作座谈会在沈阳召开。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会长贺黎明、常务副会长蓝军,辽宁省省长陈求发、副省长邴志刚等出席会议。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率会员企业投资考察团一行80多人来到沈阳,围绕辽宁提出的产业投资范围并结合国家既定战略,有针对性地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助力辽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布局、进行为期两天的考察交流活动。

为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添砖加瓦

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常务副会长蓝军说:“此次来辽考察的46家企业,既有央企和民企,也有外资企业,既有世界500强企业,也有国内知名企业,虽然大多数企业尚未或较少在辽宁开展投资合作,但都具有在辽投资的强烈意愿。希望发挥社会组织的功能和作用,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来参与辽宁的经济社会发展,共同为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添砖加瓦。” 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会长贺黎明表示,务求本次考察活动接地气、见实效、出成绩。相信这次为辽宁量身定做的考察活动,在辽宁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在省直各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在各位企业家朋友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很好地完成预定的目标和任务,达成更多的投资意向和合作意向。

\

座谈会上,中交建、国机集团、大拇指集团等企业负责人作了发言。企业家在发言时表示,辽宁在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方面具有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目前京津冀企业最关注的是这里的投资环境,打造出更好的亲商和安商氛围,将提升辽宁的竞争优势。大家愿意为助推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在听取了大家的发言后,陈求发省长作了重要讲话。他说,作为“共和国长子”,辽宁进入计划经济较早,退出较晚,影响较深。长期以来,政府对市场管得多、管得严、放得少,经济发展环境不宽松,体制机制问题突出。因此,只有尽快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才能打破传统思维的桎梏,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从而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辽宁国有企业比重大,重化工业过重,初级产品较多,科技与产业的融合度偏低。这些都是改革要啃的“硬骨头”。

他认为,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还是全面振兴的大战略,都为辽宁带来了解决根本性问题的重大机遇。作为国家重要的老工业基地,省委、省政府对辽宁的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高度重视,现在省政府正紧紧抓住新一轮东北振兴等重大机遇,大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力争到2020年,辽宁的新型工业化水平达到 “中国制造2025”第一阶段目标,并迈入制造业强省的前列,为实现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持续提供动力。

\

深化环渤海经济合作、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

10日上午的投资项目分组洽谈会上,在旅游、物流、基础设施PPP合作、新能源汽车、养老、精细化工、机械制造以及钢铁配套加工等多个领域的许多项目达成共识。葫芦岛市招商局局长宗明轩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打算在活动开始之前至少拜会6家企业,“与知名企业对接,我们珍惜每一个机会、每一分钟”。只一晚的时间,大拇指集团董事长孙江榕已接到了近百张名片,辽宁人的热情、效率和务实让他增强了投资信心。此次对接中,大拇指集团在互联网金融、新材料、文化旅游和大数据等多个领域与辽宁各市进行了深入接触。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深化环渤海经济合作、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是此次项目对接的重头戏。此次来辽企业中,总部设在北京的占了大多数。其中,爱国者集团董事长冯军等商界重量级人物更是亲自到场。冯军表示,辽宁在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方面具有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目前京津冀企业最关注的是这里的投资环境,打造出更好的亲商和安商氛围,将提升辽宁的竞争优势。

辽宁省经合局负责人表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北京企业来到辽宁寻求发展空间,尤其是随着国务院日前批复同意《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辽宁和京津冀地区的合作将更加便捷和深入,这也为推进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今年前三季度,辽宁省各市共在环渤海区域开展经济合作活动188次,对接企业458家,签约项目54个。

沈阳交流对接活动结束后,蓝军、叶长辉即率领部份企业家赴铁岭、抚顺、本溪、鞍山、营口等市进一步进行项目对接和项目考察。

原标题:助力创新发展 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率团赴辽宁考察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