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安徽太平湖水下考古正式启动 考古队已发现三大古迹群

2015-10-13 10:46:36 来源:央广网

评论

央广网黄山10月13日消息(安徽台记者张建亚 黄山台记者汪娜)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有多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镇,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为了修筑水利工程,兴建陈村水库,其中的一些古镇被淹没在太平湖水下。

经过国家文物局的批准,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成立了太平湖水下考古队,并从10月11号开始,对淹没在太平湖水下的古城遗址开展水下探测以及探摸,为以后的文物保护规划提供素材和依据。

黄山区太平湖地处皖南旅游区“一湖担两山”的中心位置,水域面积88.6平方公里。蒙着迷人面纱的太平湖湖底究竟有些什么呢?今年三月初,安徽省考古队曾对太平湖进行过一次考古。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物遗产保护中心和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成立太平湖水下考古队,并从10月11号开始启动对太平湖水下古城的考古工作,现在各种现代科技物探设备和考古队员已经全部到位。目前正在进行声呐探测。

据考古队成员介绍,这些古城基本都位于太平湖水面以下的15-28米左右位置。第一阶段从10月11号到10月15号为水面探测,主要利用声呐对水下遗址和文物遗存的基本轮廓进行物理扫测,后面15天为水下探摸,届时考古队员将潜入水下进行探摸,并将水下拍摄到的图片和画面携带上来,以供后期研究。

据太平湖水下考古队领队张辉介绍,在对文物初次发现时,考古队员首先对它进行一些基本测量,摸清基本情况,然后才会对其有进一步保护或者一些其他的措施,再制定一些方案。主要是想通过物理探测和水下探摸相结合,了解水下古村镇的分布范围,保存状况,为下一步的开展、保护和利用提供一些可靠的依据。

据了解,本次的太平湖水下考古工作是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古城墙以及古建筑保存的情况如何,水下文物的分布情况都是需要考古队员逐一勘测的内容。

和浙江淳安千岛湖水下古城一样,经过40多年的湖水埋藏,现在的安徽黄山区太平湖水下古城,还会有些什么呢?

1957年,原苏联国家承诺援助中国修筑100个水利工程,陈村水库在太平县,也就是现在的黄山区与泾县交界的地方,当时一同修建的还有浙江的新安江水库。新安江水库成了千岛湖,陈村水库改名成太平湖。在千岛湖的湖底沉睡着贺城和狮城,经过六次的探摸,终于被人们画出了全貌。而今,黄山区太平湖水下古城依然不为世人所知。现在的太平湖水下古城大致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太平湖水下考古队领队张辉介绍说,根据已掌握的资料来看,主要有三个比较大一些的聚落,一个是广阳古镇,一个是龙门古镇,还有一个就是秧溪街,以这三处为中心,周边也分散了一些类似现在的小聚落,自然庄这样一个分布布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很多古村落不断消逝、古建筑不断湮灭的时候,大家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水面之下,烟波浩渺的太平湖水下,原本有着石板石道、巷弄、老祠堂、老牌坊的明清古村落,当年为了支援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当地的村民搬离了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如今40年过去了,这些古村镇布局基本没有受到现代化建设大潮的影响,更大程度上保留了明清时期的特征,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广阳古镇依然让附近研究地方志的专家和年岁大的老人至今都记忆犹新。

黄山区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陈朝曙说广阳古城是有完整的城墙,城墙是在明清时候,特别是明嘉庆时间修的比较完整,到了清朝又加固了一些。还有一些古建筑。风格也是徽派建筑风格,他是一个椭圆形的形状,中间一条大道横穿过去,然后两边都是一些小巷,都是石板街道,都是比较完整的保存着的,很完美。

原标题:安徽太平湖水下考古正式启动 考古队已发现三大古迹群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