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提升内力再谱华章

2015-10-10 17:30:25 来源:中国经济网

评论

金秋时节,记者走进西藏这片神奇的土地,从拉萨到林芝,从山南到日喀则,看城市、访乡村、走企业、进农家,感受西藏自治区成立50年来发生的巨变,感受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东风给这里带来的勃勃生机。

西藏的发展,离不开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关怀和支持,也离不开西藏各族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断提升自身的内生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西藏的发展前景将更加辉煌。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说:“当前,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庆祝自治区成立50周年为契机,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对口援藏省市、中央企业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奋发有为、扎实工作,努力建设美丽和谐幸福的社会主义新西藏、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西藏篇章。”

依托资源优势,做强特色产业

西藏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其中水、清洁能源、矿产资源等得天独厚,地方文化各有特点,人文资源独具特色。

仅以水资源为例。据统计,全区水资源总量4482亿立方米(不含地下水),人均占有水量居全国首位。西藏是我国冰川最多的省区,冰川面积约占我国冰川总面积的一半。“西藏好水,世界共享”,如今,西藏自治区获得生产许可证的天然饮用水生产企业有28家,建成生产线30多条,设计产能突破300万吨。

当雄县,藏语意为“挑选的草场”,西藏冰川矿泉水(5100)的生产基地就在这里。西藏冰川矿泉水有限公司总经理姜小红说,他们2005年投资建设,2006年开始出产品,青藏铁路通车给公司带来巨大机遇。目前,该公司在全国有4大销售仓库。“截至2014年底,公司已投资5.5亿元,年生产能力50万吨,目前产量10万吨。今年准备开发一款中低端产品,目前正在引入设备、开发瓶形等。”

西藏是片净土,无污染的水、土壤、空气、森林、草场,独特的人文环境,让这里的产品充满魅力。近年来,拉萨大力发展净土健康产业,以推进高原有机农牧业生产为基础,以开发高原有机健康食品、高原有机生命产品、高原道地保健药材、休闲养生旅游和清洁能源为主体,以先进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为重点,以复合多种独特资源,实现产业升级和效益倍增为目标的地域型、复合型产业。

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委、拉萨市委书记齐扎拉告诉《经济日报》记者,“2013年,我们提出发展拉萨净土健康产业,发展‘8+1’产业,包括天然饮用水、奶业、藏鸡等,探索一条适合当地的发展路子,到2016年培育20家自主创新能力强、发展水平较高、年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龙头企业,净土健康产业实现年产值300亿元。前3年做加法,后3年做减法,通过前期市场检验,把那些附加值高的、老百姓欢迎的产业做大做强。”

好山好水好空气,这是西藏产品最大的亮点。但西藏人口少,市场容量有限。要想发展和做强,只有不断开拓全国市场。

采访中,企业反映制约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运输。“走货运,运到成都每吨要950元,运到深圳每吨货要4万多元,这只是运费,加上上车费用、下车费用等,实际成本高得多,每吨货每公里运输成本至少在4毛钱左右。”西藏牦牛王生态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元志说。

西藏自治区发改委副巡视员牟永文认为,发展西藏特色产业,激活发展内生动力,一是要继续加大对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打破交通瓶颈。二是要选择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如旅游、清洁能源、饮用水、高原特色食饮品。他说,“在‘十三五’规划中,我们计划把饮用水产业发展到产量500万吨,产值400亿元,逐步将天然饮用水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

如今,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进行,进出西藏的大通道正在打通。青藏铁路延长线——拉日铁路已开通,3小时就能到达西藏第二大城市——日喀则。9月9日,拉萨至林芝高等级公路建成段举行开通典礼,同时,拉林铁路也在紧张施工,这条贯穿藏东和藏中的重要战略通道有利于当地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激发致富梦想,共创幸福生活

富民兴藏动力之最深厚的根源,蕴含于300多万西藏各族群众之中,蕴含于渴望与全国人民一样过上富裕幸福生活的广大农牧民之中。采访中,记者深切感受到西藏广大农牧民渴望过上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看到了他们立足自身优势发展致富的喜悦。

发展旅游业,是富民兴藏的重要抓手。林芝市巴宜区嘎拉村,一个普通的小山村因桃花节声名鹊起。小村有31户155人,其中18户办了农家乐,1户开了家庭旅馆,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万元。今年,第十三届桃花旅游节在这里启动,游客纷至沓来。

到嘎拉村时,一场急雨越下越大。冒雨走进小村,发现街巷整洁,藏式风格的民居沿街而建,院内大丽菊、格桑花正在盛开。48岁的嘎拉村党支部书记边巴说,以前大家靠山吃山,收入主要靠伐木。2002年,村里人办起农家乐,这些年吃上了旅游饭。说起村里的变化,他特别自豪。“政府部门很支持我们,除了鼓励开农家乐,有的还贷款买车跑运输,有的一家有几辆车。有钱了,我们也想出去看看。今年,我的老阿妈跟着孙子出去旅游,去了山西、河北、北京。她说,这是她一辈子走得最远的一次!”

嘎拉村由广东省对口援建。林芝市巴宜区委副书记、常务副区长孙世宏是第七批援藏干部的一员,他指着游客服务中心说,“今年3月,这里还是猪圈牛圈,我们对环境进行改造,把桃花村建设成为小康示范村。通过引入专业公司经营,增加村集体收入,带动农户增收。今年桃花节期间,村里门票收入达36.8万元,明年的目标是100万元”。他充满激情地说,“除了山上的古桃树,我们还打算种植杏树、梨树,让游客从3月到10月都有可观赏的东西,打造一条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水果产业带”。

记者发现有很多这样的村庄。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硬件设施在完善,服务水平在提升,农牧民的腰包鼓了,发展的积极性特别高。67岁的平措大叔是扎西岗村村民,他家的家庭旅馆在村里规模较大,他很自豪接待过许多客人,是个“名人”。他喜欢玩微信,还把自己拍的美景发到朋友圈。今年,他家接待了2000多名游客,一年收入在20万元左右。

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红卫告诉记者,旅游业已成为支柱产业。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要把西藏建设成为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自治区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2014年,西藏自治区接待游客15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04亿元,分别增长20.3%、23.5%。“过去,西藏旅游存在‘旺季太旺、淡季太淡’的问题。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旅游旺季正在延伸。”

如今,西藏产业结构日趋优化。2014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9∶36.6∶53.5。当地坚持“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生态旅游业快速提升,带动了农牧民增收,成为富民兴藏的绿色产业。

用好政策扶持,促进创新发展

在西藏,人们说的最多的是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他们津津乐道地谈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谈论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意见》,大家对未来充满期待,对西藏的新发展充满憧憬。

“西藏财政每花10元钱中,就有9元来自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西藏发改委的同志说,“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对西藏的支持,也可以看到西藏变‘输血’为‘造血’、培育内生发展动力的紧迫性,只有双管齐下,才能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

采访中,记者多次听到农牧民群众和各级干部由衷称赞中央给西藏的“好政策”,称赞这些年给他们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这些政策包括党中央给予西藏的特殊关怀,包括如资金、项目、人才等各方面的扶持,特别是20年来援藏政策带来的“国家力量”,截至2014年底,累计实施援藏项目8310个、落实援藏资金296亿元,有力支持了西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拉萨市城关区白定村,有一个世界海拔最高的奶牛繁育中心。

高原的阳光下,黑白花奶牛在空地上溜达,每头奶牛的耳朵上还挂着电子“身份证”。“这个奶牛繁育中心是世界海拔最高、也是生产设备最先进的现代牧场。奶牛是从陕西杨凌引进的,现在逐渐适应了高海拔,非常不容易。”在城关区智昭净土健康产业园,城关区副区长张进才说,牧场设计养殖规模是2000头。按散户饲养模式,每头奶牛每年收入8955元;按规模化饲养模式,每头奶牛每年收入26461元。拉萨市给农业产业化项目优惠政策,牧场按高标准建设,从国外引进设备,目标是成为国家级奶牛高原病防控研究实验基地。

项目援藏、产业援藏、人才援藏、技术援藏,新科技、新理念、新产业给高原带来新希望。西藏德青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梅坤来自北京,公司计划投资1.8亿元,看中的是独特的藏鸡资源。他说,“这里是北京德青源公司发展的3.0版,引入最好的设备、人才、销售团队来打造。我1996年曾援过西藏,一直在思考如何实现产业援藏。当地的农产品很有竞争力,引入龙头企业引领,产业就能走得更远”。

西藏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要发展经济,更要保护环境。采访中,一些细节令人难忘。拉萨市智昭净土健康产业园,废弃的牛粪收集后循环利用,成为蔬菜的有机肥;林芝市扎西岗村,每户都有护林员,生活垃圾集中清运;拉日铁路沿线,一片片草方格防沙固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不忘环境保护,在西藏已成为共识。

采访中,我们遇到了不同口音的干部群体,他们的家乡不同,但梦想是相同的,精神是一样的,传承宝贵的“老西藏精神”,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建设美丽幸福的新西藏。我们相信,有巨大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有强大的政策扶持,有不懈的苦干精神,雪域高原内生动力必将不断增强,为西藏的长治久安、繁荣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谱写新的华章。

原标题:提升内力再谱华章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