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新华网评:景区限流须在“细”字上下工夫

2015-09-30 10:25:48 来源:新华网

评论

李东标

“十一”黄金周临近,根据《旅游法》相关规定,今年“十一”是国内景区公布最大承载量和实施限流的首个黄金周。日前,故宫、九寨沟等众多景区发布“超载”提醒。

近年来,每逢节假日,各大景区人满为患,不少景区远远超出承载最大负荷,不仅造成景区资源的破坏,也让游客在拥挤的人群面前望而却步,很多游客感慨,与其说是节日外出观景不如说是四处看人海。

其实,《旅游法》对景区最大承载量作出限定,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寻求在对旅游资源进行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的同时,又能确保游客观赏的质量,从这角度看,在景区实施这项措施,无疑值得点赞。

据报道,目前已有多家景区在节前实施限流措施,除此之外,导流也是景区正在尝试的方向。比如在河南云台山风景区,当达到饱和程度时,就会错开不同批次的游览顺序。有游客说,尽管没有按照自己的规划路线游览,但人少了,心情也不错。

需要指出的是,实施限流也会给游客带来一些不便,比如景区排队等候时间会延长,增加了游客的时间成本;一些景区和旅行社以限流为幌子,人为减少游客参观景点或降低服务质量,致使游客付同样的费用,却享受不到相应的服务;部分游客由于信息流通的不对称,未必能及时掌握景区人流量的信息,到景区后发现无票可售……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限流政策实施效果。

为此,有必要建立和完善与限流相关的配套举措。旅游监管部门需要持续加大监管,针对景区或旅行社的不规范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另外,景区应充分利用手机、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介,对客流信息进行实时公开,以便游客根据情况调整出行计划,避免让游客到了景区吃“闭门羹”,从而降低游客的出行成本。

各景区也应制定符合实际、具备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为游客提供必要的等待区域,就餐、休息和医疗救护场所,一旦出现游客长时间滞留等现象,确保在第一时间提供基本的救助,切实让游客无后顾之忧。

作为游客,要在旅行前做足功课,及时掌握了解目的地景区客流情况,选择避峰出行等理性出行方式,避免到人群扎堆的景点凑热闹。唯有如此,才能发挥出政策的积极效应,让“十一”黄金周真正成为人们喜爱的“旅游休闲周”。

原标题:新华网评:景区限流须在“细”字上下工夫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