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公立医院人才流失 “无名医”致患者难就近医疗
2015-09-30 07:42:04 来源:工人日报
“谈到改革大家轰轰烈烈,但说到自己的职称,真是羞于启齿。县级公立医院如果没有名医、良医,造成人才‘空巢’,靠什么推动改革?”甘肃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启动,并将从11月1日起对所有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和“以药养医”。记者采访了解到,面对社会各界的期盼,许多县级公立医院的医生们却是顾虑重重,他们担心的是“一纸职称”成为新医改“玻璃门”。
县级公立医院人才流失严重
日前,兰州市政府研究室组成调研小组先后前往永登、榆中、皋兰三县进行实地调研,试图总结三县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以来的成功经验。但是,调研组走进县级医院,处处听到的都是有关职称问题的呼声。
据了解,上述三县公立医院的上百位医生,都在为自己的职称问题苦恼不已。由于高级职称岗位职数严重不足,造成取得高级职称资格的医生“无岗可聘”。同时,满足高级职称评审条件的医生因为“无岗能评”、不许参加评审,无法取得高级职称资质。仅在榆中县公立医院,目前有12名医生“无岗可聘”、49名医生“无岗能评”,由此导致的结果是,目前每年有20多名中高级医生通过各种渠道调动到省市级的三甲医院。
按照甘肃省确立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到2017年初步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逐步建立,县级公立医院看大病、解难症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确保90%的病人在县域内就诊。
但是,如果县级医院无名医,靠什么满足患者就近医疗?
还有人认为,不要说名医,在许多县级公立医院甚至连“良医”都留不住。“职称意味着待遇和社会评价。无岗可聘或无岗能评,造成的结果就是专业人才严重流失。”
由于晋升职称的限制,在没有取得相应的资质之前,有些病种在县级公立医院不能医治,患者只能舍近求远,去省城三甲医院求医。“多发病不出城、常见病不出县”成为本次医改的重要任务,但现实情况下却是医生资质不够,许多病想治也治不了。
“医联体”能否推动“逆向流动”?
受“一纸职称”所限,县级公立医院的医护专业人才,招不进来、留不住,长期处于人才断档。兰州市政府研究室的调研小组发现,事权人权背离的人事制度和县级公立医院仅为12%高级职称定编职数,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
为了解决县级公立医院人才短缺的困局,甘肃省在实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过程中采取“医联体”(医院联合体)的办法,推动医护人员向县级医院“逆向流动”。永登县医院和永登县中医医院分别与甘肃省人民医院和甘肃省中医医院建立了“医联体”,两家省级三甲医院根据县级医院的需求,适时派出专家到县级医院坐诊、查房,对疑难危重病人进行远程会诊。
省级三甲医院的医护人员在县级医院坐诊,也就是所谓的“多点执业,分级诊疗”,目前,甘肃省已经有8000余名省市三甲医院的医护人员在县级医院建立了联系。
不过,永登县人民医院的负责人坦言,现在是“剃头挑子一头热”。由于缺少互惠的利益纽带和刚性的激励约束机制,省市大医院的各科专家对口支持的力度以及产生的实际效果并不大。
医改不能只重视硬件投入
取消药品加成、废除“以药养医”,是民心所向,也是新医改的“剑锋所指”。同时,“从基层改起,从基本保起,由下而上、由基本到非基本循序推进”的新医改基本路径,也备受舆论期待。但是,县级公立医院目前撞到职称这个“玻璃门”上,未来的医改如何能够“由下而上”循序推进?
早在2012年,甘肃省便启动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到今年上半年试点县扩大到41个县,并且破除了“以药养医”、建立了财政补偿机制,适当提高了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费、护理费、手术费及中医特色服务等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后的医疗技术服务收费按规定纳入新农合、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医保支付范围。
“近年来,政府对县级公立医院的资金投入持续加大,但是硬件上去了,没有了名医、良医,县级医院都‘空巢’了, 新医改还有什么意义?”有关人士分析说。
据悉,县级公立医院的“空巢现象”并非永登、榆中、皋兰三县,而是在中西部地区普遍存在。为此,兰州市政府研究室在呈送有关部门的调研材料中呼吁,通过“适当增加医院编制、尽快提高岗位比例、全面放开评审限制”等办法完善县级医疗卫生系统专业队伍结构,增强医疗服务能力。(记者 康劲)
原标题:县级公立医院人才流失 “无名医”致患者难就近医疗[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8-24)东莞原创动漫企业人才流失严重 月薪5万难招“良将”
- (2015-09-11)手游界“黄埔军校”关闭成都工作室 因业绩不佳人才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