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聚会还是加班?看中秋的“花样”打开方式

2015-09-26 12:43:04 来源:新京报

评论

\

创意图片/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据史料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直到唐朝初年才成为固定节日;至明清时,已是主要节日之一。而到了现代,中秋自2008年起正式成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与今人相比,古人过中秋花样甚多:观花、赏月、吃月饼,个别地区还有“烧斗香”、“放天灯”、“点塔灯”、“舞火龙”、“卖兔儿爷”等习俗;附庸风雅者还要对月小酌、吟诗作赋,无一不是寄情于明月,祈福团圆美满。

现在,加班、旅行、学习、游玩……过节的方式多了起来,不回家的理由也多了几番。新京报记者近日对50位在北京工作的人进行问卷调查,超过七成的受访者因为工作忙、假期短等原因不能回家团圆,但有八成多受访者选择给父母亲朋打个电话,或选择吃一顿家乡菜来表达思乡之情……

古今中外,花前月下,大家总能找到一款适合自己的中秋节打开方式。

是否回家?

假期短工作忙 中秋大多不回家

中秋节其实是在2008年才正式成为国家法定假日的,与它一同晋升为法定假日的还有除夕、清明、端午这些传统节日。这有益于传统文化习俗的保留,也为人们加深亲情、友情提供了更多机会。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由于今年的中秋节与周日重合,说好的中秋多放一天假就这样“违约”了,不少网友感觉“很受伤”,吐槽“假期安排不科学”。

另一个与中秋安排有关的槽点是与“十一”长假距离太近,不少身在异乡工作的人出于假期太短、路途遥远、两个节日间距过近等原因,干脆放弃回家过中秋。

9月17日,新京报记者在火车站、居民区、公园、商铺、街道随机对50人进行中秋过节小问卷调查,受访人群以80后、90后为主,涵盖保安、快递、房产销售、店员、学生、白领等。结果发现仅有14人回家过节,有36人选择不回家,占72%。

在回家过节的理由中,“中秋团圆,传统习俗不能丢”占比最高,有9人选择。而在不回家过节的理由中,最多的是“工作忙”,共16票;另有11人选择了“假期太短,老家太远”,为不回家过节的第二大理由。

原标题:聚会还是加班?看中秋的“花样”打开方式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