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塔里木河16次生态输水拯救的不仅是“母亲河”

2015-09-26 10:38: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评论

中新社乌鲁木齐9月26日电 (记者 孙亭文)在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里,坐落着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它也是塔里木河流域各族民众的生命线。

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8月中旬再次开启大西海子水库放水闸向老塔里木河生态输水,滚滚水流向着台特玛湖方向缓缓而去,这标志着第16次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工作正式启动。截至9月12日,水库下泄水量1.07亿立方米。

自2001年开始至今,中央政府投资逾百亿元人民币对塔里木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以来,十余年间,塔里木河已先后实施16次生态输水,水头12次到达尾闾台特玛湖,生态输水工作渐趋“常态化”。

通过输水大量的盐渍化耕地得到改良,沙地面积逐渐减少,下游河道沿岸的植被得到不同程度的滋润恢复,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鲁克塔格沙漠合拢趋势得到遏制。

16次生态输水,拯救不仅是一条“母亲河”。塔里木河流域面积102万平方公里,贯穿新疆南部的和田、克州、喀什、阿克苏、巴州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多个团场,耕地2000多万亩,1000多万人生活在此。

2001年,中国国务院批准启动总投资107.39亿元的《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项目》,生态输水结束了塔里木河下游河道连续断流30年的历史,同输水前相比,塔里木河干流下游植被恢复面积达1333平方公里,植物物种由17种增加到46种,沙地面积减少204平方公里。

在生态输水的同时官方还启动了生态移民,主要集中在塔里木河下游的轮台县和尉犁县,千余户农牧民搬离塔里木河沿岸的原始胡杨林,在生产条件较好的地方重新安置。

受自然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目前尤其是南疆地区水利发展仍面临许多困难,大多数河流缺少控制性工程,部分重要流域防洪标准偏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农牧区民众饮水安全问题尚未完全解决,特别是长期形成的水资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生态恶化的状况仍未根本改变。

自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官方坚持“水利兴则新疆兴”,兴建了一大批重大水利工程和民生水利项目,水利事业进入了投资规模最大、安排项目最多、基础设施建设最快、惠及民众最广的时期。(完)

原标题:塔里木河16次生态输水拯救的不仅是“母亲河”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