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干部讲述新疆故事】回到梦里最美的地方
2015-09-25 17:50:13 来源:新疆网
新疆网讯 她是我梦里最美的地方——新疆。35年前,我出生在这里,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中学时光;35年后,带着对故土的思念与热爱,带着对工作的使命和责任,我以一名中央机关援疆干部的身份重回这里,踏上这绵长的援疆路,看着熟悉而又陌生的大街小巷,儿时的记忆一点一滴、不知不觉涌现出来,回首近一年的援疆之路,收获颇多,感悟颇多……
记得小时候住在大院平房里,和我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中有很多少数民族,比如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塔尔族、俄罗斯族等。大家放了学就在一起捉迷藏、玩弹子、踢皮球,玩累了玩饿了,就到民族小朋友家里吃上一盘拉条子或抓饭,吃饱了索性就躺在精美的手工地毯上呼呼睡去,梦里都是古丽大妈做饭的香味。记得有一次,刚上小学的我突然发疯般地想要一匹马,幻想着自己威风地骑着马儿去上学的样子,于是撒泼打滚地缠着爷爷买,结果不用说,自然招来父母好一顿“修理”。我的哈萨克族好朋友叶尔兰知道后,豪爽地答应要送我一匹马,说伊犁老家有很多匹马,而且他的“阿克叶”(哈萨克语的“父亲”)也同意等母马下了小马驹就送我一匹,这可是哈萨克族对待贵客的最高礼仪。虽然只是孩子们之间的一句戏言,但足以见得,在新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多么朴实而温暖,各民族之间的情谊是多么真挚而友善。直到现在,我依然与几个交情至深的少数民族“发小”保持联系。
这种和谐融洽的民族感情,是我儿时记忆中不曾磨灭的美好。在新疆,各个民族间共同的愿望大多体现着和谐、关爱、包容的价值观。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正是因为各民族都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归依吗!
2014年年底,我前往喀什地区参加自治区“访惠聚”及部分重点乡镇服务群众集中整治考核工作,近距离地接触了许多在基层工作的自治区机关干部和援疆干部,一路走来,一路感动。喀什地区距离新疆首府乌鲁木齐有1500多公里,气候极其干燥,饮食以羊肉为主,周边群众大多是一句汉语也不会说的少数民族,他们除了克服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不适,还要经受远离亲人、朋友的孤寂。组织的关怀、亲人的支持,成为他们在南疆努力工作的坚实后盾,让他们能够满怀热忱,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住村干部当中,有即将退休的老干部,有新婚不久的年轻干部,有“夫妻兵”和“父子兵”。援疆干部当中,有主动请缨到乡村工作的农业专家,有带着项目资金带领百姓脱贫致富的国家机关干部,有引进课改内容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的中学老师,工作之余号召家人和同事都来“认领”贫困学生。这就是新疆的干部和我的援疆战友们。从自治区机关到南疆农村,从大江南北到戈壁深处,他们不曾犹豫分毫;从维稳扶贫到项目投资,他们不曾在前进拼搏的道路上停留片刻。我想,只要心中装满对新疆人民的热爱,纵使在戈壁的最深处,也能盛开最美丽的花朵。
土生土长的新疆孩子都有过拾棉花的经历。站在一望无垠的棉田里,每个人显得那么渺小。学生们躬着腰,曲着腿,顶着烈日摘下一朵朵雪白的棉桃,一天下来,脸被晒得黑红黑红的,手指上也全是被晒干的花叶扎出的倒刺。我记得棉花的头茬花,一株上面会有十朵左右,大家都会抢着摘棉花开得茂盛的那一行进行采摘,就这样,一天35公斤的任务也不是轻易能够完成的。那时,所有的棉花都要靠人手工一朵朵地采摘,那段经历至今我还记忆犹新。事隔多年,当我再次置身于辽阔的棉花地里,看见巨大的采棉机像船一样轰隆隆地在棉海里驰骋,身后留下道道波痕,棉花团迅速地在地头堆成了棉山,我还是深深地被震撼了。
包括我在内,越来越多的“疆二代”选择回到新疆工作、创业和生活,除了骨子里和血液里流淌着对故乡的热爱和眷恋外,更多的是植根于内心深处、代代传承下来的对新疆美好未来的期盼与梦想。
“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新疆之“大”,不仅是面积之大,更是胸襟之大,文化之大。中央决定中央国家机关、中央企业以及19个省市对口支援新疆,正是为促进“大”新疆的“大”变化所做出的战略之举。新疆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新疆各族人民的开拓进取、团结奋斗,也离不开全国从中央到地方伸出的无私援手、鼎力相持。“谁到过万里沙漠,谁知道路远;谁走过茫茫戈壁,谁见过树心甜。”新疆是我梦开始的地方,也将是我实现梦想的地方。我是新疆人,我也是援疆人,用心援疆,用情援疆,用爱援疆、用智援疆,这就是我的使命和责任!(作者系中央文献研究室援疆干部)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