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诸暨一6层居民楼倒塌 “未老先衰”房之忧
2015-09-25 16:57:0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杭州9月25日新媒体专电(记者冯源 方列)9月24日清晨4时许,诸暨市暨阳街道苎萝二村17号楼的一位居民早早地起床了,在厨房里,她听到窗外传来有如细雨落地的沙沙之声,几秒钟后,巨响如雷,尘埃滚滚。
等到尘埃散去,周边居民发现,20号楼已经整体坍塌。对他们来说,这是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23日晚,当地政府及时疏散了20号楼的楼内住户,48人无一伤亡。“零伤亡”虽值得庆幸,但是民宅坍塌背后还隐藏着国内频频发生的房屋“未老先衰”之忧。
1988年,因为旧房动迁,骆烈传一家搬到了苎萝二村20幢2单元301室,从前年起,他发现房间里的粉刷层逐渐剥落,露出的砖缝间石灰很少,手一抠就有灰沙脱落下来。
建于1988年的20号楼,楼高6层,分2个单元,一梯两户。2014年,诸暨市进行了危旧房大排查,将它列入危旧房。
今年8月31日,它又被建设、建管部门列为危旧房重点监测对象,当时的一份报告显示,该楼砌筑砂浆强度弱化,多处粉刷起皱脱落,底层二层纵向体开裂严重,地面沉降严重,底层楼梯间坪开裂。
此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房屋质量急剧恶化。1单元104室的杨芬燕老人说,墙上的斜裂缝可以塞进一个拳头,能听到墙体的响动声。
23日上午,骆烈传、杨芬燕等住户先后赶到街道和市政府反映情况。“下午,工程师就来调查了,告诉我们会开会研究,晚饭的时候警戒线就拉了起来,干部来通知大家赶紧走。”
诸暨市住建局副局长赵伸易说,从去年起,危旧房被纳入“社会治理一张网”进行管理,一方面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要定期巡查,另一方面,住建、建管部门接到群众投诉,也要到现场处理。8月份的那份报告是现场查勘后作出的。
9月15日,社区工作人员在20号楼的外墙面用红漆写上了“此房已开裂倾斜,行人注意安全”的警示标语,23日下午,住建局和建管局组织的专家在现场紧急报告:房屋质量急剧恶化,底层砌体二分之一墙退出工作,承重墙开裂变形,目测倾斜程度已超过7‰。
赵伸易透露,20号楼原属于乙类房而非最差的丙类房,“一张网”派上了用场,建筑质量急剧恶化得以被发现。
不过事关己身,也难豁达。一位中年女士望着警戒线里的楼房,忧心忡忡。而骆烈传和杨芬燕两位老人也在发愁,户口簿、房产证、银行卡等重要物品以及几乎所有的家当现在已经掩埋在废墟之中。
暨阳街道党工委书记楼闯介绍说,目前,所有疏散出来的住户都已经安置在附近的宾馆,并由政府提供伙食,诸暨市公证处的工作人员正在现场为清理出的物品摄像取证,以便失主寻找,现场还安装了全程监控设备,防止有人趁乱行窃。
“我们本来打算请省建科院的专家今天上午来鉴定20号楼的房屋质量,现在只能转为查找事故原因,另外周边的房屋是否适合居住,我们也将请专家鉴定。”赵伸易说,在去年的大排查中,他们在全市3883幢楼房中确定了600多幢危旧房,接下来他们会进一步加大排查力度,同时也要加强建设危房信息报送和现场处置机制。
有专家指出,按照我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规定,一般性建筑的耐久年限为50至100年,但是在全国范围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兴建的一批建筑,却因当时建设标准较低、施工工艺落后、后期装修过频、维护不够等原因而“未老先衰”,导致近年来河北、浙江、贵州等地多次发生楼房坍塌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杭州市土木建筑学会副秘书长陈旭伟、杭州市房屋安全鉴定事务管理中心主任李向峰等专家建议,一方面要加快建立房屋使用档案,另一方面各地也需要成立长效处置机制,厘清房屋“从建到管”各个环节的主体责任,明确资金筹集方式,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居民自治力量,分门别类统筹解决危房处置难题。
原标题:浙江诸暨一6层居民楼倒塌 “未老先衰”房之忧[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7-13)律师:落马官员多主动认罪 家属关心有无性命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