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红黄绿灯”亮起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为市场松绑

2015-09-22 12:45:05 来源:央广网

评论

【导读】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明确,我国将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到2018年全国全面开启负面清单时代。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本期关注:负面清单为市场松绑,将释放多少改革活力?

央广网北京9月22日消息(记者张慧娟)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将勾勒出完整清晰的中国版图,这是从日前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明确传出的消息。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了《关于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意见》,从2018年起,我国将正式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是指国务院以清单方式,明确列出在我国境内禁止和限制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等。没有被列入负面清单的行业、领域、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都可以依法平等进入。按照先行先试、逐步推开的原则,从2015年到2017年,在部分地区试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积累经验、逐步完善。

眼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终于明确了全国推行时间表,这是进一步简政放权、彰显市场主体地位的进一步体现,对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推陈出新具有重要意义。正所谓“法无禁止皆可为”,从上海自贸区首先试水,到广东、天津、福建等自贸试验区相继跟上,从对外资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的探索,到对内部市场秉承“放宽准入”的思路进行审批,以往的重准入、轻监管的管理模式正逐渐转变到降低门槛、强化事后监管的新思维。

关键的问题是,如何用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为市场减负。拿走错配之手、消除市场经济的诸多壁垒、为改革释放活力,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从此摇身一变当“甩手掌柜”,反而要在政策制定上有大格局,在事中、事后监管上有新办法,在制度执行上有硬手段。

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张连起就此话题做出了解读与评论。

经济之声:负面清单进入公众视野,始于上海自贸区提出的面向外资的负面清单。这次中央深改组提出的负面清单,主要针对“内资”而言。在面向外资探索的基础上,为什么要提出面向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张连起:负面清单制度源于上海自贸区的先行先试,后来在四个自贸区复制推广。这一次是对全国统一的市场主体规定禁止类、限制类,实际就是在投资领域设定“黑名单”,也是市场准入的一把“金钥匙”,要在全国的统一市场减少投资审批的寻租地带,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将政府的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和优化服务改革引向纵深,让政府松开手、放到位,激发“双创”新动能,提升“双创”的新空间。这一次在全国统一市场设定的负面清单制度显然是重要的市场制度的改革。

经济之声:负面清单为市场松绑,拆除市场中的一道道“玻璃门”,将释放多少改革活力?

张连起:第一,之前在地区、行业等有很多壁垒,通过负面清单制度可以打通这些壁垒。第二,有的政策设置了一些孤岛或隔墙,有的设置了一些洼地或高地,这在全国统一市场中将得到消除和解决。第三,对民营企业而言,将会减少一些歧视性的政策,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会减少审批过程中浑水摸鱼的空间。也即设置了三个“灯”,“红灯”、“黄灯”和“绿灯”,告诉政府和市场主体,哪些不能做、哪些可以做,这是一个鲜明的市场化、法治化和透明化的制度安排。

经济之声:具体来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它包括禁止准入类和限制准入类。对禁止准入事项,市场主体不得进入,行政机关不予审批、核准,不得办理有关手续;对限制准入事项,或由市场主体提出申请,行政机关依法依规作出是否予以准入的决定,或由市场主体依照政府规定的准入条件和准入方式合规进入。为什么要区分禁止准入类和限制准入类?

张连起:市场不是没有门槛的,有的涉及国家安全,有的涉及经济安全,有的涉及公共秩序,有的涉及公共文化,有的涉及金融等各个方面的特殊管理措施。现在已经颁发的自贸区的负面清单,分了50个大类,122个小项。全国统一市场推出来的负面清单,可能会小于这个类别数目,也可能会小于这个项目数目,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即有门槛。同时,对一些农业、采矿、信息传输、金融、证券等现代服务业会有不同的政策制定,有些是很明显的禁止,我相信未来类似的负面清单也会出台,比如对于一些文物不能经营,关系到国家安全的,肯定要有限制性条件。总之,提出“禁止类”和“限制类”,实际上就是给出了“红灯”不行,“黄灯”要经过审批或者要符合条件,“绿灯”才是一路畅通的。

经济之声:在分类、选择的时候怎么来界定?什么部门来界定?

张连起:目前是发改委牵头,综合国家其他有关部门,核心是“一旦设置放开就同时要管好”这个关键问题。简政放权后面有放管结合,要放开前端,管好中后端。就像大学,可以扩招,但还要严管“出口”,不是谁都能毕业。只有这样,才能在放宽门槛和加强事后、事中监管方面寻找一个结合点。

经济之声:为了建设统一的大市场,除了确定负面清单准入的范围以外,确保制度的执行力度将是这一制度推进的关键。中央深改组明确,未经国务院授权,各地区各部门不得自行发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不得擅自增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的条目。具体到执行的过程中,避免改革效果打折扣,要在哪些方面做好功课?

张连起:一方面,要在先行试点、试错的基础上防止各地区、各部门出于自身利益增减条目;另外一方面,要做好与现在的行政审批事项清单、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等文件的衔接,防止出现冲突。此外,要建立健全与负面清单相适应的五大机制,一是前端准入机制,二是中后端监管机制,三是社会信用体系,四是激励惩治机制,五是信息公开和信息共享机制。不能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管了再放,放了再管”这种循环怪圈,这是这次负面清单制度所要着力考虑的内容。

经济之声:把时间线拉长来看,未来我国正式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以后,政府的角色该如何定位?

张连起:政府要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政府要做好市场负面清单准则的执行者和市场秩序的守护者以及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原标题:“红黄绿灯”亮起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为市场松绑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