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广东援藏“东莞模式”结硕果

2015-09-18 22:51: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评论

广东援藏“东莞模式”结硕果

东莞探索出了一套切合巴宜实际又极具特色的援藏“东莞模式”。巴宜区很多基础设施由东莞援建,全区充满着“东莞元素”。 李映民 摄

\

东莞在巴宜区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养老院等民生项目的建设。图为由东莞援建的小康示范村办公楼。 李映民 摄

中新网东莞9月18日电(记者 李映民)西藏林芝市巴宜区(原林芝县)地处青藏高原念青唐古拉山东南麓,自2004年东莞市对口支援以来,东莞探索出了一套切合巴宜实际又极具特色的援藏“东莞模式”,推动了巴宜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记者18日走访巴宜区,满眼看到的是援藏“东莞模式”开出的丰硕成果。

道路整洁、房舍明亮、果园成片,巴宜区珠曲登小康示范村是最能体现援藏“东莞模式”的优越性,这样美丽的小康示范村,东莞援藏团队仅用28天就成功完成建设任务,让人不得不惊叹东莞投资、东莞设计和带来的东莞效率。

巴宜区区长次仁对于援藏的“东莞模式”感受最深,他评价道,东莞援藏为当地带来三个大变化:一是该区的基础设施大大改善,全区的市政设施充满着“东莞元素”;二是小康示范村建设帮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三是援藏干部为当地干部群众带来务实创新的观念,开阔了老百姓的视野。

据东莞援藏干部、巴宜区委副书记孙世宏介绍,东莞援藏始终突出“民生为重,富民优先”的首要原则,将援建资金的85%以上投入到民生建设项目上,累计安排民生项目资金达8300万元。目前,东莞在当地实施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养老院等民生项目50多个,累计铺设村道140公里,建成安居房18万平方米,改善6400人的居住条件,建立各类卫生、诊所28个。在教育方面,东莞投入2166万元新建、改建各类学校6所,惠及1300多名学生。

另外,东莞计划一共投入5092万元建设19个小康示范村,目前已建成八一镇唐地、林芝镇嘎拉桃花、布久乡珠曲登、鲁朗镇东巴才等13个小康示范村。

在为巴宜区“输血”的同时,援藏“东莞模式”的还注重通过产业培育,提升当地的“造血”功能,把产业作为援建工作的支撑点,努力提升巴宜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东莞市安排专项小康示范村援建资金533.14万元重点打造东巴才鲁朗国际旅游小镇田园风光核心区。该小康示范村的设计和规划将由上市公司岭南设计院和中山大学专家团队共同完成,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重点打造了“菜园子、肉园子、果园子、花园子”等“四个园子”工程。

目前,该示范村的蔬菜种植达7500亩、水果种植达7000余亩、玉米种植达6600亩,建立奶牛养殖、藏鸡种鸡养殖等12个示范基地,成立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达73家。援藏“东莞模式”切实的推动了当地农牧业纵深发展,带领农牧民创业增收。

东莞还安排1412万元援藏资金升级改造当地大柏树旅游景区,投入760万元完善嘎拉桃花小康示范村旅游设施。

通过产业化道路,东莞帮助当地着力加大招商引资,巴宜区共引进东阳光、尔康制药13个产业项目,意向投资额达40亿元。2014年巴宜区生产总值完成45.55亿元,财政收入完成1.395亿元、率先在林芝市突破亿元大关,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1.19万元;2015年预计该区财政收入有望突破2亿元。

援藏“东莞模式”的另一大特点,就是突出智力援藏。东莞依托自身的人才和技术资源优势,通过“派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等方式培养当地人才,先后派出农业、规划、设计、宣传、城市管理等优秀干部和专业人才500多人次到巴宜区进行“传帮带”,并组织招募4批40多位音乐、美术、体育等支教志愿者到巴宜区中小学支教,组织12名农业专业人员到巴宜区开展大棚蔬菜、花卉种植技术指导和帮扶。

东莞组织巴宜区各级干部和全部67名村支部书记1000多人到东莞进行参观考察、跟班学习,为当地带去新发展观念,推进林芝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为巴宜的未来发展夯实基础。(完)

原标题:广东援藏“东莞模式”结硕果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