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第九届残运会侧记:赛场上的盲人“记者”

2015-09-17 16:47: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评论

中新网成都9月17日电 题:第九届残运会侧记:赛场上的盲人“记者”

作者付敬懿

“我们要让大众知道,残疾人哪里需要帮助,哪里不需要,帮助到什么程度,才能让生活中的障碍变得很小,而不是扩大。”

坐在中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六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新闻中心,王志华不停地用手点击电脑屏幕,在一串串快速的语音提示中,整理着录音素材,为广播节目《残疾人之友》准备报道,神情专注。

今年34岁的王志华,1米65左右的身高,内眼角有一块黑色的印记,有些婴儿肥脸上总挂着淡淡的微笑。他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一出生即患眼疾,曾做过按摩师、朗诵家、歌手,也参演过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电影《推拿》。

“每个听广播长大盲人,都有一个广播情怀。”一年半前,王志华结束演艺生涯,加入一家公益机构,开始从事“记者”的工作。

“在大众认知里,可能盲人很难使用手机、电脑,特别是触屏。”王志华说,科技真正改变了盲人的生活,按照读屏功能提示,微信、QQ等常用软件都能使用。“5分钟的广播节目,我花大半天时间就能做好。”

其实,第一次独立采访,王志华手足无措。逻辑能力不错的他,在现场一头混乱,准备的采访提纲完全没用。“什么都想要,什么都要不了。”素材太多,王志华毫无头绪,以失败告终。

现在,王志华不仅负责广播节目的制作,还要管理声波FM、市政社区论坛等多个网站。在这些平台上,他们教盲人如何通过读屏使用电脑,让网友分享自制的广播节目。

“趁着年轻,四处折腾,也比演出行业轻松很多。”王志华说,做“记者”是自己的兴趣。他中专毕业后当按摩师,不愿终日守着一间小店铺,转而边打工,边学习音乐,最终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入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大学毕业后,他发现演艺生涯与他想传达的理念不一样。“我们要向大家传递不是泪流满面,而是乐观向上。”王志华说,主流的残疾人艺术团表演,都让观众流泪充满同情,然后像呵护小孩一样对待他们。

“我们正视残障,不回避。”王志华说,并不是大众想象那样,所有残疾人都生活在水生火热中,被标签化。很多人都像赛场上的运动员,面对生活,积极向上。

在做“记者”之前,王志华也曾与十几个朋友组成团队,自己主导表演形式,普及大众对残疾人的认知。他们团队自己乘坐地铁,在2个健全人队友引导,独自到北京十余所高校进行演出。

“我们有乐队的表演,也跟大家调侃,讲如何用手机、电脑等身边的故事。”王志华说,演出中的沟通互动,让观众知道,残疾人在生活中很多事都能自己解决。演出结束,观众会像拥抱健全人一样拥抱他们,许多障碍便不存在了。

在本届残运会的赛场上,王志华要用手中的录音笔,记录下每一个运动员自强不息的故事。(完)

原标题:第九届残运会侧记:赛场上的盲人“记者”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