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国家机关公车改革全面完成 推动地方公车改革进程
2015-09-16 17:26:59 来源:中国广播网
央广网北京9月16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在今天上午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目前中央国家机关公车改革已经全面完成,共封存车辆3868辆,并向社会公开拍卖,2000多名司勤人员得到妥善安置;截止目前,各个省区市都已经制定了公车改革方案,已有20省份将方案上报到国家层面,已有16省份获得批复,在年底之前可以完成地方公车改革方案的审批工作。
谈及地方公车改革的难点和阻力,连维良指出,对地方来说,特别是基层,尤其是边远地区,它的公共交通的保障条件是比较差的,有些地方可以说没有公共交通条件。在这样的条件下推进车改,确实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既要实现公车保障形式的转换,同时又要服从于发展,服务于工作。目前地方公车改革的一些突出问题都有了比较好的解决办法。今后一个时期地方公车改革会加快。
另外,连维良表示,公车改革的节支效果好于预期。现在的实际情况,中央国家机关初步测算节支率是10.5%,就地方来讲,已经审批的这16个省区市,平均节支率是7.88%,其中省本级的节支率更高一些,大致是11%左右。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社科院政治学所行政学研究室研究员贠杰和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复旦大学公共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石磊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解读。
经济之声:去年7月公车改革方案出台之后,公车改革的进展备受关注,发改委表示,改革进度符合预期,节支效果也好于预期。目前中央国家机关公车改革已经全面完成,初步测算平均节支率是7.88%。您怎么评价中央国家机关公车改革的效果和它对于各地推进公车改革的带动作用?
贠杰:这次中央国家机关公车改革的效果很明显,同时它的示范意义也很大。第一,它不仅较好的改善了政府机关的作风,还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同时也推动了政府管理透明化的进程。原先公车私用的问题很严重,和公车有关的腐败问题也比较多。第二,它有效的节约了行政开支和成本。
从公车改革的经济效果来看,第一,根据初步预算,平均节支率达到了7.88%,这是短期效果。从长期效果来看,它在经济方面的效益会越来越明显。第二,它还有隐性效果,除了省下购买公车和维持公车的费用,与其相关的工作人员的转岗,也会带来长期的经济效益。第三,这次中央国家机关的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为地方的公车改革做出了良好的示范,对地方的公车改革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经济之声:按照去年中办国办印发的指导意见,年底前基本完成地方党政机关公车制度改革。但是,公车改革的难点和阻力在地方会比较大,难点和阻力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贠杰:公车制度在我们国家已经实行了很多年,我们试图通过近几年的改革改变长期的工作制度和工作习惯确实有很大的困难。首先,传统的行政观念和官本位的思想将对地方的公车制度改革带来很大阻力,所以,推动地方改革首先应该从转变观念做起。第二,公车制度的改革触动了既得利益,所以既得利益者也会形成一种新的阻力,很多官员会抱怨这一制度影响了工作的开展,所以,我们下一步在地方的公车制度改革中,需要进一步的摸索经验。因为改革的基本前提就是即能顺利的推进公车制度改革,又不会对工作和发展造成影响。第三,部分阻力还来自于我们国家,我国地广物博,各层级政府和各地的情况都有所不同,这种差异化也为改革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
经济之声:过去的公车改革实践和一些地方的探索,充分表明公车改革充满复杂性和艰巨性,现在中央国家机关的公车改革已经完成,地方的改革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石磊:从目前的情况看来,浙江的改革开始的比较早,它大体上就是根据各个职能岗位公务量的大小合并出一个标准,但是这个标准不可能太细,所以它就保留了一个空间,宁可给予稍微多一点的补贴来购买改革权。一旦涉及到权,就会产生很多阻力。我们改革的最终目的还是提高工作效率,如果改革导致工作效率出现下降,改革可能就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第二种类型就是双责制,简答来说,就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
经济之声:改革措施落实之后,如何来实现有效的监督?
石磊:现在有些地方已经采用了比较好的监督办法,例如一步改到位,全部变成自己的车。但是有一些地方容易出现双轨制的情况,就是有的部门改了,但有的部门没有改,或者基层改了但上面没改。
原标题:中央国家机关公车改革全面完成 推动地方公车改革进程[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