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京津冀地区重要地理国情监测研究成果发布

2015-09-16 17:15:15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评论

央广网北京9月16日消息(记者张庶卓)9月16日,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在京发布京津冀地区重要地理国情监测研究成果。综合分析表明:该地区重点大气颗粒物污染源增长明显,尽管该地区植被覆盖状况总体趋好,但仍然形成了北京—天津—唐山、石家庄—邢台—邯郸两个重污染带。城市空间扩展明显,用耕地问题突出,呈现加剧趋势。地表沉降监测结果显示京津冀平原地区自1992年以来地表沉降总体上呈现不断加剧的趋势,平原地区地表沉降呈现三地沉降漏斗连接成片的趋势,可能会对区内高速铁路等交通设施的运营、建筑物安全等造成影响。

面向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需求,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于2014年1月启动实施京津冀地区重要地理国情监测工作,旨在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可靠的地理国情信息支撑,主要对该地区重点大气颗粒物污染源分布、城市空间扩展、植被覆盖、地表沉降和地壳稳定性等进行监测。

监测结果显示:京津冀地区扬尘地表2007年约为2930平方千米,2013年约为4183平方千米,七年增加了1253平方千米,其中变化最大的是建筑工地,增加了456平方千米,占京津冀地区新增扬尘地表总面积的36.4%;其次是堆放物和露天采掘场,分别占比24.34%和18.11%。天津市的扬尘地表污染源面积增加最多,七年时间增加了296.60平方千米,其中以建筑工地增加为主,约占天津扬尘污染源总增量的79.3%,这与近年来天津市加速城市发展有直接关系,尤其是东部填海工程造成大面积的建筑工地污染源。

京津冀地区重点大气颗粒物排放企业2013年达3.8万余家,是2007年的2.25倍,主要为煤炭采矿、水泥建材和钢铁冶炼,这三类企业增加量占总增加量的80%。其中排放企业增加最多的是唐山,超过4000家,其次是石家庄、保定和沧州;北京是唯一排放企业减少的城市,共计减少了2700余家。图2展示了2007年和2013年京津冀地区工业企业污染源变化统计情况。

监测结果显示:2002-2013年,京津冀地区植被覆盖状况总体上轻微变好,植被覆盖度均值增加6.44%,但植被覆盖状况变化区域差异明显。北京市六环以内植被覆盖度均值从40%下降到25%。

地表沉降与地壳稳定性监测主要利用雷达卫星影像,结合地面水准测量数据,对京津冀平原地区1992年至2014年的地表沉降量、年均沉降速率、沉降中心分布等进行监测;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观测数据、水准等大地测量数据,监测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地壳稳定性,结合地质资料和地球物理资料,实现地壳稳定性分区与定量评价。

地表沉降监测结果显示京津冀平原地区自1992年以来地表沉降总体上呈现不断加剧的趋势。截至2014年6月发生严重沉降(年均沉降速率超过50毫米每年)的面积达到4569平方千米。北京市平原地区1992-2002年为地表沉降初步发展阶段,自2003年以后不断加剧,截至2014年7月北京形成了朝阳-通州沉降带和北部的海淀-昌平-顺义沉降带,最大沉降速率达152毫米每年,严重沉降区(沉降速率超过50毫米每年的地区)有433平方千米。天津市地表沉降在1992-2002年已有一定规模,2003-2010年迅速发展,严重沉降区已达2749平方千米;2012-2014年,整体上呈现“北增南减”的格局,北部武清、北辰和汉沽等地区沉降速率有所增加,南部地区沉降减缓,全市最大沉降速率为153毫米/年,严重沉降区面积缩减到1118平方千米。2012-2014年监测数据表明,河北省形成了纵贯南北的大沉降带,从廊坊向西南延伸至高碑店、保定东南、衡水西北、石家庄东部、邢台至邯郸东部,最大沉降速率为213毫米/年,全省严重沉降区面积3018平方千米。图5展示了2012-2014年京津冀地区平均沉降速率情况。

通过开展京津冀地区重要地理国情监测,提供了及时、客观、详实的数据,特别是扬尘地表数据、城市空间变化数据、沉降监测数据等更是及时填补了京津冀地区的地理国情信息数据空白,为京津冀地区大气环境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

原标题:京津冀地区重要地理国情监测研究成果发布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