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文化更多认知
2015-09-16 01:59:04 来源:新华网
李兴国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文物是历史的记忆,乱刻乱画破坏文物,本身是不应该做的事情,那些文物放了几百年上千年,没人去刻,偏偏就你聪明,在上面留下名字,别人都是傻子?不是这样的,国民素质的提高,公共道德的养成,是一个社会必须要重视的事情。也是需要方方面面共同努力地工作。
但是国民素质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长时间持续不断地培训和培养,建立更好的社会环境,树立更好的公德意识,在这方面我们做得还不够,不是做得少,而是持续性不够。
在文物上乱刻的人,其实大部分都不是有意破坏,更多是一时兴起随手而为,说那个人半夜起来,专门去文物上刻个名字,这样的人恐怕很少。现代旅游的人非常多,必然会有一些人教育程度不足,他可能根本不知道这东西是文物,是不能刻的,那你怎么办,就得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就得有教育的机制。颐和园的铜牛,以前很多人骑,现在圈起来了,告诉人们这是文物,自然就没人骑了。再如国子监的牌坊,以前不过就是普通的牌坊,但是到了现在已经成了文物,几年前被汽车撞了,为什么,还是保护不够,假如在牌坊前立个石狮子,汽车要撞,也只是撞到石头,不会撞到文物了。
保护是一方面,建立良好的公共道德则是另外一方面。其实在传统社会,我们本已有完善的道德体系,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克己复礼”、“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一切事情都有规范,同时这些规范成为社会共识,形成环境的约束,人们循礼而行,很少有想在文物古迹上刻字的,更不用说看什么东西好就抱回家,抱不回去的也砸一块带回去,这不太可能,即便是没有受过教育的农民,他们对祠堂、宗庙也不会随意毁伤。
所以,继承和恢复传统文化,对于当前公共道德的建立,毫无疑问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同时,也不应该拒绝现代文明,对于世界上成熟的社会规范,公共道德也应该加以学习,最终建立我们自己的现代公德。
原标题:对文化更多认知[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