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皮影”不见“戏” 皮影戏路在何方?
2015-09-15 16:41:0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太原9月15日电(记者 王卓伦)一块白色幕布,几根小竹棍,一个个用乡音曲调唱述的故事——生动的皮影戏鲜活地留在了许多老人的记忆中,也让从未目睹过皮影戏的年轻人充满好奇。正在举行的第二届山西文博会上,展台前的“皮影热”,让展台后的艺人们感叹落寞的皮影戏市场。
皮影展台热闹非凡
“我只在电影里见过皮影戏,这是第一次亲手抚摸皮影。”太原理工大学的学生刘文被花花绿绿的皮影人物所吸引,兴奋不已。她说,早就知道皮影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直到亲手摸到,才知道皮影的确是‘皮’做的,而不是纸做的。”
74岁的刘佳文带着几件作品,只身一人从河北乐亭县来到太原。此次文博会上,他的三国人物皮影作品令不少人驻足观看、赞叹不已。在络绎不绝的来客们好奇的目光中,他介绍着选皮、雕刻等10多道工序。
临汾市民郭先生买了孙悟空和猪八戒的皮影,准备送给8岁的孙子。回忆起儿时光景,他对记者说,皮影戏不需要太多复杂的设备,戏台能在村里很快搭起来。“十里八乡的人闻风而来——那种热闹的场面,现在的人很难想象。”
只见“皮影”不见“戏”
“现在有很多文化爱好者和艺术家收藏名家皮影,所以我并不为销路发愁。”从事皮影艺术40多年的刘佳文说,他的参展作品只展不卖,“询问价格的人有很多,但是能让更多的人了解皮影戏、欣赏皮影戏、传承皮影戏,才是我最想了却的心愿”。
“它们本应是动着的,现在却安静得很。”看着墙上装帧精美的“得意之作”,刘佳文有些感慨。
来自山西侯马的皮影雕刻技术传承人赵宏平说,目前当地只有3个皮影戏班子,演员有传播皮影戏的热情,但是“由于能演出的机会实在太少,他们都是兼职的”。
而据陕西皮影大师汪天稳团队的负责人介绍,在拥有悠久皮影戏历史的陕西华县,也只有4个完整的皮影戏团。“唱皮影戏的人年纪都在50岁以上,没有年轻人在唱皮影。”
“除了家族式传承,现在很难找到对皮影戏感兴趣的年轻人。”赵宏平所在的侯马皮影戏团队里,年轻人寥寥无几。“愿意从事皮影艺术的年轻人,都是在制作皮影。因为相比于皮影戏,皮影更有路可售、有利可图。”
传承皮影戏,路在何方?
皮影戏表演市场的萎缩,让古稀之年的刘佳文感到惋惜。他说,在过去娱乐匮乏的年代,皮影戏在山西、陕西等地深受欢迎。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零星的皮影戏演出,是在‘非遗’的影响下,为人们丰富的现代娱乐生活寻找一点怀旧的气息。”
汪天稳团队的负责人介绍道,与皮影的制作有一定的书籍和史料记载相比,皮影戏的演出、唱腔的设计都是口口相传,师傅教徒弟。随着老一代人的停歇,皮影戏面临只见“皮影”不见“戏”的危机——将来只能见到物体的皮影皮子或者听听录音,无法再见到皮影戏的表演。
赵宏平说,目前“皮影热”与“皮影戏冷”的尴尬,实际上是许多民间工艺载体与形式相脱节的缩影。“希望皮影制作艺人让更多的‘载体’走进人们的视野,这实际上是在对传承‘形式’的急切呼唤。”
原标题:只见“皮影”不见“戏” 皮影戏路在何方?[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