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泉灵自述离职央视心路历程:感觉像离婚
2015-09-13 06:24:57 来源:长沙晚报
张泉灵
中央电视台最近成为了最热门的“围城”,外面的人使劲浑身解数想挤进去,而里面的名嘴却纷纷辞职离走。几天前,《新闻联播》主持人郎永淳递交了辞职信。
9月9日早间,央视原主播、记者张泉灵发布长微博,记录自己从央视离职的心路历程。
2015年年初的一场“咳血”之症,让她开始换角度思考人生;《三体》和《大设计》中的独特角度,让她开始转变思维方式。她说:“如果好奇心已经在鱼缸外,身体还留在鱼缸内,心会混乱吧。”
于是,她决定离开工作了18年的央视,投身“创投界”。
“我要跳出去的鱼缸,不是央视,不是体制,而是我已经在慢慢凝固的思维模式。”
发微博公开证实离职央视
9日上午8时,张泉灵发表长微博《生命的后半段》,首次公开证实离职央视:“今后,我的身份不再是央视主持人,因为生命的后半段,我想,重来一次。”文中,张泉灵表示辞职之后将成为基金的合伙人,投入创投界。
其实早在8月6日,曾经执导过三届春晚的央视导演哈文提出辞职当天,网曝央视主持人张泉灵已提出辞职,去向或是一家有众多大佬投资的基金公司。此前,央视主持人赵普曾发出微博,“打包祝福仨同行,郎永淳、李小萌、张泉灵”,似乎预示张泉灵辞职传言的真实性。时隔一个月,有关张泉灵离职原因及去向的传闻终于尘埃落定。9月8日下午,张泉灵离职央视后首次亮相,以紫牛基金合伙人身份主持今日头条的活动。
有“北大才女”之称的张泉灵,祖籍浙江宁波,1973年出生于上海,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德语语言文学系,1997年考入中央电视台国际部。在校期间主持了北大与央视共同制作的《中华文明之光》。进入央视后,先后担任《中国报道》记者、编导、主持人、2000年新版《东方时空》总主持人、《人物周刊》《新闻会客厅》等节目的主持人。
张泉灵先后主持了跨世纪庆典的直播、张健横渡英吉利海峡、雅典奥运会、连战及宋楚瑜大陆之行等大型直播活动,同时还以记者身份深入到抗击非典第一线、罗布泊无人区、阿富汗战乱地震灾区等做连线报道。并连续多年担任《一年又一年》节目的主持人。张泉灵每每以其大气的表现和得体的谈吐,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成为央视具有大型直播节目主持能力的主持人之一。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张泉灵赴地震灾区采访。张泉灵用大量现场视频报道,证明了自己是央视最优秀的外景记者之一。她说话层次鲜明、逻辑清晰,既有外景主持的勇敢,又不乏职业新闻人的干练。2010年,她获得第十一届长江韬奋奖。
一场病促使重新思考人生
9月9日午间,张泉灵又开始收拾行李,下午准备飞印度参观公司和创业项目。在赶往机场的路上,她和记者聊起这个选择时,提到最多的词语是“好奇”。
在离职前,张泉灵便好奇地接触了不少创业者,听他们的故事,了解他们看世界的方式,自己也越来越被互联网和创业所吸引。
记者:什么时候产生离开央视的想法,是什么促使了该想法?
张泉灵:最直接原因是,今年年初得了莫名其妙的病,促使我重新思考人生。
当时的状况就是长时间咳嗽,所有验血报告都不符合急性感染或病毒感染。于是,我就歇下来了。
歇下来后,我就想去学潜水。一开始,我没把咳嗽当回事。其实,潜水时吸的是纯干空气,会加重咳嗽,这是我事后才知道的。学潜水后,我咳嗽时就开始咳血,一口一口往外吐血很吓人。大夫也说必须赶回来查肺癌排除。
我想了半天,到底要不要回去,后来想通了。如果真是肺癌,按照这种状态,回去也没什么意义,不如先把潜水学了。最坏的情形也就是这样了。
这件事触发我去思考,发现人生有很多想不到的进程。你认为它是线性的,但也许未必。如果未必,就得自己想想是否有另一种活法。
其实,在学潜水前后的时间里,我都在关注互联网,当时完全不是为了跳槽,就是好奇。一个很庞大、很新的东西渗透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自己对它了解不深,心里就很焦虑,想去关注互联网对生活、生产、经济产生的影响。
所以,当有一天我去猎豹时,傅盛安排了公司各阶层的7个员工和我聊天,从副总到普通产品经理都有,我很受触动。其实,拜访各互联网公司时,我也要求大佬们,“我想听听你的员工怎么想。”这不仅仅是在了解一个公司,也是在了解一群人怎么看世界,怎么看行业,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
那天,我们聊得挺兴高采烈的,晚上傅盛约吃饭继续聊。就是那个晚上,他很快说服了我。
决不会踏出门槛扭头吐痰
记者:你决定从央视离职时,家人和台里是什么态度?
张泉灵:台里当然希望我留下。可以说,没有中央电视台就没有我。我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在央视的平台上做到的,包括我的好奇心以及满足好奇心的经历和眼界。
跟领导谈想换工作岗位、换条路径时,很难开口。这种感觉特别像离婚。很难跟一起奋斗了那么久的同事们开口,说也许不能陪你们一起把这条路走下去了。因为大家都理解,这条路现在走得不像原来那么轻松,央视的发展受到了很大挑战,也面临着自己的变化。我还是有愧疚的,说好大家一起坚持,却没有陪大家走下去。
领导花了很大力气劝,问是不是给的平台还不够。我说当然不是,是我自己看到了互联网给世界带来的新变化。领导、同事也有另一层担心:出去这件事靠不靠谱?家人也是一样的顾虑。
我花了几个月时间来说服自己,确定此对我来说有没有那么重要。但大方向要对,就是互联网对这个世界的改变,这个大方向是不可阻挡的。大方向确定以后,无非是(失败后)在别的领域再开始,积累的都是经验。
记者:你长微博中提到的“鱼缸”,很难让人不去猜想是否和体制有关,近年越来越多的央视人出走,选择了新的方式,你怎么看这些选择?
张泉灵:不要把体制看成制度或框架,体制本质上也是一群人的思维模式。每个体制都有弊端,也有更有效率的工作机制。
要说离职的话,我相信,任何一个互联网公司的离职率都要高于央视。所以,不要把个人选择归结为共性原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因。央视对于培养一个人的视角非常有帮助。另外,我不会做“踏出这个门槛,扭头吐一口痰”这种事。
越来越被互联网和创业吸引
记者:你主要关注什么领域,投资什么领域?
张泉灵:我本人会看内容领域比较多。我认为,从现在开始,未来一年是互联网内容爆发的重要时间。
其实,对创业者来说,难得的经验是谈判桌两头的经验。我创过业,也见过创业者,知道怎么谈判。两头经验汇集起来,对创业者来说是巨大的(财富)。投资人见过太多项目的生和死,他知道什么样的项目会死,当然所有的创新领域没人敢告诉你怎么会赢。但是其实在早期创业领域,你让项目“活”得更长,就是一种帮助。
记者:你说最佳创业年龄是25岁,那对于已经42岁的你来说,现在的优势是什么?
张泉灵:如果是自己搞一个新项目,42岁可能有点老。但对于投资来说还好,因为投资界的年龄普遍要比创业界的年龄老。
我做了18年记者,积累了很多人脉。做投资有一点和记者非常像,就是要被迫了解各行各业的人,积累人脉。原来做记者时了解新东西的方法可能未必有效,但看人的方法论却是有效的。特别是在早期投资上,重要的是看人。
还有,你不可能了解每一个行业,但做记者给我的经验是,当我不懂一个行业时,我一定能在24小时内找出一个懂该行业的人教我。
“好奇”,也许是源于记者的职业探究。在离职前,张泉灵就好奇地接触了不少创业者,了解他们看世界的方式,自己也越来越被互联网和创业所吸引。现在,她已在紫牛基金新岗位上开始谈项目了。
文图均据东方早报、华西都市报、新京报
原标题:张泉灵自述离职央视心路历程:感觉像离婚[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