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涪陵 > 周边 >

涪陵:民生实事开启幸福生活图景

2015-09-11 12:11:21 来源:重庆日报

评论
饮水安全、出行方便、用电省心、住房宜居……

涪陵:民生实事开启幸福生活图景

\

偏远乡村群众用上干净的自来水

整治后的清溪镇碓窝塘

清溪镇群众坐上方便快捷的公交车

改造后的涪陵区南沱镇连丰村道

三峡移民新村——睦和村

弃管小区改造施工

马武镇高山移民新村

区总工会为受助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金

■核心提示》》

涪陵区江东街道金桃村,村民谭明全正忙着采摘新鲜蔬菜。山坪塘修好了,水源充足了,谭明全的菜地从此不再“口渴”。

另一边,清溪镇居民鞠树林则享受着另外的民生实惠:公交过家门。自从涪陵至清溪的公交线路开通运营,鞠树林再不用坐“摩的”进城了。

从用水到出行,从医疗到住房……民生实事的大力推进正在一幕幕开启涪陵人幸福生活的新图景。继2014年完成23项民生实事后,今年,涪陵区又在全力推动26项民生实事的目标任务,力争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全年完成 26项民生实事

“教师周转房建设和薄弱学校改造的用地和资金问题需要处理一下,老旧住宅电梯改造等项目的前期工作也要加快推进……”8月18日,涪陵区发改委社会事业科科长冯伟埋首于一摞材料中,一边梳理一边记录——新一期的民生实事调度工作会又要召开了,区发改委需要尽快整理出各项民生实事的推进实施情况,好在会上“定点”解决。

每两个月召开一次调度工作会是涪陵区民生实事推进过程中的“规定动作”。这项会议通常由区长或常务副区长亲自主持,各民生实事的参与单位悉数出席,“做得好的要总结经验,进展不力的要拿话来说”。

高规格的会议、高强度的推进,涪陵区对民生实事建设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2014年,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涪陵区实施了23项民生实事的目标任务。今年,结合区域实际,涪陵区的民生实事项目达到26项(其中承接市上目标任务18项,区级新增或继续实施任务8项),年度估算总投资将达31.66亿元。

民生实事是一个重要载体,透过民生实事的推进,投射出的是涪陵一直以来对民生关注的持守。

“近年来,涪陵区委、区政府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民生工作的部署及要求,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涪陵区发改委负责人介绍,比如近年来部署的“3151”,其中的“5”就是针对就业、住房、医疗等的五大民生工程。

“我们希望通过民生实事、民生工程的实施,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的民生问题,使城乡居民生产生活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升,以此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该负责人表示。

民生福利

贯穿“衣食住行”

“有了这口山坪塘,再也不用靠天吃饭了!”涪陵区江东街道金桃村村民谭明全望着眼前整治一新的山坪塘满脸喜悦。

此前,因为蓄水量不足,塘里的水需要靠机器引出来才能灌溉农田,一到旱季更是成为摆设。如今通过高标准建设,山坪塘的库容已经超过5000立方米,下游50亩农田因此不再“口渴”。

高标准整治山坪塘,是市委、市政府决定集中力量办好的22件民生实事之一。按照市里下达的目标任务,涪陵要完成山坪塘整治5964口,这一数量占到了全市总任务的8.1%。

经过两年建设,截至目前,涪陵的山坪塘整治任务已经全部完成。仅在今年,通过2580口山坪塘的高标准整治就新增灌面3240亩,恢复灌面3.23万亩。

民生实事的推进让谭明全们不再为水犯愁,而在清溪镇,居民鞠树林则享受到了另外的民生实惠:公交过家门。

随着涪陵至清溪公交线路的开通运营,沿线15公里的重要厂矿、学校、机关和主要居民点全部纳入“公交范围”,清溪有色金属产业园区企业职工及江东街道、清溪镇人民群众由此告别出行难。

“以往到涪陵城里办事要么花10元坐摩的,要么花5元乘途经客车。现在有了公交车,全程车费2元,真是又方便又便宜。”鞠树林说。

从用水到出行,从医疗到住房……事实上,民生实事的大力推进正在一幕幕开启涪陵人幸福生活的新图景,越来越多的涪陵人享受到了更便捷、更舒适、更安全的民生福利。

四大举措

确保民生实事推进

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涪陵区2015年的26项民生实事共35个小项已累计完成投资18.4亿元,占年度估算投资的58%。其中,山坪塘整治、光纤和4G通信网络覆盖2个小项已全面完成,老旧住宅电梯改造、新增过街地下通道或天桥等6个小项处于前期工作,其余各项均在有序推进中。

落实责任、加强协调、加大投入、严格督查,涪陵区四大措施的协同保障确保了涪陵民生实事建设的顺利推进。

“凡是涉及民生实事项目的行政项目审批都要开‘绿灯’。”这是涪陵区相关负责人在公开场合的表态。这一态度正是涪陵民生实事建设的真实写照。

据介绍,结合今年的“城市提升年”主题,涪陵区将一批重点民生实事纳入五大民生工程,将目标任务逐一细化量化和分解落实,建立了分工负责、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增强了民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加强协调方面,除了召开调度工作会,还通过现场办公、集体会诊、专题研究等多种方式,集中力量攻坚克难。

在区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涪陵区“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通过向上级部门积极争取以及自筹资金等多种措施,保证了民生实事的必要投入。

在严格督查方面,除了区发改委每月收集汇总、分析报送民生实事推进情况,区委督查室、区政府督查室还要定期对民生实事的推进进行专项督查,确保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都将目标任务落实到位。

文/王萃 王琳琳

图片由涪陵区委宣传部提供

■民生故事》》

电力改造“省钱又省心”

今年夏天,对涪陵区顺江大道原三峡轮船公司职工小区的居民来说过得格外安心和惬意——自从电力设施改造完毕,小区不仅再也没停过电,而且还告别了多年来的公摊电费,可谓真正的“省钱又省心”。

原三峡轮船公司职工小区是一个典型的“弃管小区”。10多年来,随着购买空调的家庭增多,电力设施早已显得“力不从心”,再加上缺少专业管理,小区用电安全隐患突出。“夏天空调一开,电表转得‘呜呜’响,担心变压器负荷过大起火,整栋楼的居民们夏天开空调还要互相商量……”居民何明霞说,用电的苦恼让350户居民很是头痛。

2014年,涪陵区启动实施第二批58个“弃管小区”电力设施改造工程,何明霞所在的小区被纳入其中,居民们从此告别用电难。

继2013年、2014年连续改造66个弃管小区之后,2015年涪陵区又新增了21个弃管小区老旧变压器、输电线路等配电设施的改造任务,改造费用由政府和电力公司共同买单。

据介绍,按照计划,本次改造涉及的居民户数为5303户、约15000人,计划总投资2800多万元。目前,改造正积极实施,12月底前将全部完成。

“高山移民”畅享新生活

涪陵区百胜镇隆兴村6组村民黄继明从来没像现在这样对未来的日子充满期待——受益于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就在今年底,黄继明一家4口将搬出破旧的土坯房,住进宽敞明亮的新居。

黄继明家现在在海拔近850米的高山上,住了几十年的土坯房破败不堪,一到下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内就下小雨。由于山高坡陡,买的种子、肥料、生活用品等都得靠人背肩挑,生活十分不便。

让黄继明没想到的是,在今年涪陵区启动的高山生态扶贫搬迁中,他家被纳入了搬迁对象之一。今年底,一家人将住进村里黄果树安置居民点120平方米的新房,过上有水电、有绿化的“小区式”新生活。

据介绍,自2013年起,涪陵区开始实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按照群众自愿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原则,计划在3年内完成11810人次的搬迁。

截至2015年7月,此项工作已完成财政资金及整合投资4.9亿元,共建设高山生态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154个,其中可进行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开发的集中安置点77个,开工搬迁住房40.38万平方米,所有的搬迁任务将在今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

将搬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是涪陵区高山生态扶贫搬迁的一大亮点。比如规划建设了龙桥街道龙安等产业扶贫园区,解决了安置农户353人的务工就业,农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在有条件的贫困村实施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建设了大木乡迎新村等10个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示范村,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352户,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

助学贷款成就“大学梦”

9月,刘卜陌迎来了梦想中的大学时光。涪陵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帮他办理了8000元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还申请到4000元的夏士连山区教育资助金。对于家境贫寒的刘卜陌来说,安心上大学,不再是个梦。

以刘卜陌为代表,自2007年以来,涪陵区已有4.9万人次获得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累计发放贷款已超过3亿元。在全国所有开通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1998个区县中,涪陵的这一发放量居第2位,累计回收贷款1.5亿元,居第4位。

此前,随着高校开学的临近,涪陵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前来办理助学贷款的大学生络绎不绝。为了给学生和家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中心自筹30余万元资金,对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服务大厅进行了升级改造。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安装了智能叫号排队系统,让学生方便、快捷地办理助学贷款,基本实现了助学贷款的“一站式”服务。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