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486”非遗集聚区建成 推非遗文化融入生活
2015-09-10 20:34: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图为“扬州486”非遗集聚区的“非遗之门”。 崔佳明 摄
图为“扬州486”非遗集聚区的“非遗之门”。 崔佳明 摄
中新网南京9月10日电 (记者 崔佳明)“扬州是一本很文化的书,读不完,读了还想读,其核心是城市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记忆。”10日,扬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扬州打造城市的新亮点和新地标,建成非遗集聚区定名为“扬州486”。当地官员称,扬州非遗文化承载着扬州的城市文化记忆,建成的“扬州486”非遗集聚区就是以非遗文化集聚为核心,旨在推动非遗更好地融入群众、融入生活,实现非遗文化惠民。
扬州建成的非遗集聚区为何定名为“扬州486”?扬州市工艺美术集团副总经理周永平说,追溯扬州历史,《左传》上明确讲“鲁哀公9年(公元前486年),秋,吴城邗,沟通江淮”——这是已知扬州城最早的文字记载。也就是说,自从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至今年扬州建城2500周年。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与兴衰与这座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为纪念吴王夫差为扬州城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故将非遗集聚区取名为“扬州486”,此前这里是扬州文化及工艺美术的窗口“工艺坊”。
据周永平介绍,占地158亩的“扬州486”非遗集聚区将于9月25日举行启幕仪式并举办迎城庆工艺美术精品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战略联盟扬州工专业委员会揭牌等系列活动。“扬州486”非遗集聚区内集聚了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非遗项目68个,其中世界级非遗项目:雕版印刷、古琴艺术、扬州剪纸;国家级非遗项目:扬州漆器鬁漆技艺、扬州玉雕、扬州刺绣、金银细工制作技艺、毛笔制作技艺;省级非遗项目:通草花制作技艺、扬州灯彩、装裱技艺、江都漆画;扬州市非遗项目:宝应乱针绣、古筝艺术、扬州面塑、扬州吹糖技艺、雀笼技艺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扬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繁荣与辉煌。
当日,走进“扬州486”非遗集聚区,首先在入口处非遗广场看到的刚刚塑建的大型浮雕“非遗之门”,据现场雕塑设计制作者、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常再盛介绍,造型脱胎于繁体的“门”字,寓意非遗之门,文化之门;城门造型中有一道水浪波纹,凸显了扬州是一座因水而产生的城市;雕塑处处彰显着扬州非遗元素,两个吊着门环的铺首是由铜构成,而雕塑的色彩采用漆器经典色“中国红”,尤其雕塑地部长达10米的大型浮雕,展现了扬州2500年的历史渊源及辉煌工艺。同时,广场地面上还有19个扬州非遗项目浮雕。周边驻足观望的有不少市民称,很壮观,走进非遗广场,就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感受着非遗文化的熏陶,这有助于带动全民齐学非遗文化。
周永平称,扬州非遗文化承载着扬州的城市文化记忆,建成的“扬州486”非遗集聚区通过集聚非遗项目,然后进行活态展示、艺术品定制,包括传习基地、非遗培训,包括非遗项目的交易展演等等,简称就叫文旅融合发展。“它将传承非遗文化与创新非遗产业相结合,将发展特色文化与城市旅游相结合,致力于建立集文化、产业、旅游为一体的综合体。这里不仅有非遗文化展示平台、有非遗产品展销区、文化交流活动基地,还可以自己动手来制作一些手工艺品。”周永平说,尤其在非遗活态展示区,观众可以近距离地观看大师们的制作过程,“很多传统手艺会让参观者有种穿越回古代的感觉。”
扬州建非遗集聚区,点燃城市流动迹忆。正如扬州市委书记谢正义所言,非遗是我们这个城市的记忆,扬州人满怀礼敬、竭力传承,在城市发展中要舍弃一些短期利益,克制一些开发欲望,控制一些发展冲动,把祖先赐予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完)
原标题:“扬州486”非遗集聚区建成 推非遗文化融入生活[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