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遇摔即扶需要补上“急救教育”短板
2015-09-10 18:08:40 来源:新华网
禄永峰
9月7日上午8时,广州暴雨倾盆,一名年轻女子伏倒往黄埔方向的员村山顶公交车站,路人为她打伞,不敢贸然施救。救护车到达时,该女子已经失去生命体征至少20分钟。据该女子家属反映,其有肥厚性心脏病病史。医生表示,如果事发时有人扶她一把,并进行胸外按压,就能为抢救争取时间。
在分秒必争的救援现场,世界公认的黄金抢救时间是意外发生后的前4分钟。但成功救人并非“扶不扶”那么简单,而与施救者自身必备的救急知识与技能息息攸关。若施救者不具备急救技能,自然不能第一时间妥善救治,甚至适得其反。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市民都掌握一定急救知识和技能,美国每4个人中便有1人具备基础急救知识,新加坡每8个人中有1人接受过急救知识的培训。而上海浦东新区一项对12000名市民的调查显示,面临突发事件需要急救时,74%的人选择报警,18.4%的人大声呼救,96.3%的市民把救人的希望寄托在医生身上。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由于救急知识普及率低,一旦遇到紧急情况,绝大多数民众除了等待救援外,很少有人知道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急救。目前我国应急教育普及率仅为1%,与发达国家平均50%的普及率相差甚远,急救知识与技能的相对匮乏,大大限制了院前急救的抢救成功率。而“女子猝死车站”,正是折射了“急救课”短板。
之所以形成这一历史性欠账,探其究竟,最重要的原因在于缺少系统和全面的培训。偶尔开展的一些零散培训,大多又流于形式,难以形成系统性计划和制度,往往会出现培训面小、普及性不够的状况。
因此,笔者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出台政策并建立急救员认证平台,建立健全保险机构、社会公众和急救培训机构的急救培训制度,培育公众急救培训市场,发展公众急救培训服务;让急救教育进校园进课堂。急救教育,课堂教学的方式最有效,掌握的知识也更多,且教育成本低;立法普及急救教育。鉴于很多国家都有法律条文要求18岁以上公民必须学习急救知识,要求企业必须根据职工人数,配备持有急救员合格证的工作人员,我国也应该出台专门针对急救工作的全国性立法,让急救教育成为全民一堂必修课。
原标题:新华网评:遇摔即扶需要补上“急救教育”短板[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