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家园60年·新疆足迹:兰州到乌市这条铁路跑了10年

2015-09-10 17:34:24 来源:亚心网

评论

兰州到乌市这条铁路跑了10年

当一列列动车组以200公里的时速飞驰在乌鲁木齐至兰州的高速铁路上时,人们不由对现代科技给铁路带来的巨大变化发出赞叹。可谁又能想到,在这条高铁线并行的另一端——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兰新铁路却是铁路建设者用肩挑手抬的方式一点点修建而成,这条铁路见证了新疆60年来的发展历史,奠定了新疆铁路的骨架和轮廓,至今仍对新疆经济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

10年连通兰州和乌鲁木齐

兰新铁路建于1952年-1962年。10年里,它从兰州市西行跨越了黄河,翻越了海拔3000米的乌鞘岭,进入祁连山北麓的河西走廊,经武威、张掖、酒泉出长城西端的嘉峪关,过马鬃山南麓的玉门、疏勒河,西跨红柳河进入新疆境内。在新疆的广袤大地上,它一路向西,沿天山南麓过哈密、鄯善、吐鲁番,在达坂城穿过天山,1962年12月9日铺轨至乌鲁木齐市,全长1903公里。此后又继续向西经过军垦之城石河子、奎屯、博乐最终抵达边境口岸城市阿拉山口市,全长2423公里。

这是一段充满艰辛和激荡青春记忆的中国铁路建设史,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经济百废待兴,机械设备、原材料严重缺乏,当国家发出“开发大西北,建设兰新铁路”的号召后,一批批20岁左右的年轻铁路建设者从五湖四海汇入了“建设大西北”的洪流中。

\

1959年12月31日,兰新铁路通车到了新疆的东大门——哈密。图据百度

数据显示,兰新铁路全线共完成路基土石方11083万立方米,隧道33座,桥梁1117座,桥隧总数达到了1150座。即便在今天,如此大的工程量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少见,更何况兰新铁路沿线自然环境恶劣,沿线穿越了戈壁、高山、荒漠,冰冻和大风等自然灾害频发。

在新疆境内,兰新铁路穿越的“百里风区”、“三十里风口”等是世界著名的风区,在当时铁路沿线周边基本杳无人烟的情况下,光是把车辆、物资送到工地,就是一件极为艰难的工作,而年轻的建设者硬是通过落后的人力方式,将建设材料运往戈壁工地,凭借顽强意志,战风沙、斗严寒,见山开路、遇水驾桥,将铁路一点点延伸到新疆。

在新疆发展出多条支线铁路

兰新铁路1952年10月1日在兰州破土动工,1958年12月铺轨越过甘、新交界的红柳河,正式进入新疆境内,从此新疆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

王洛宾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被很多人当成新疆与内地距离的象征,兰新铁路通车前,从兰州到乌鲁木齐要走公路,常常要三四天,沿海城市到乌鲁木齐则时间更长。

兰新铁路的开通,加快了新疆与内地人员、经济的来往,通过兰新铁路,无数支边青年到新疆参加建设,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工厂、学校、医院陆续开办起来。正是有了兰新铁路,新疆的原油、棉花等资源性物资开始运往内地,支援祖国社会主义建设。

\

起初,铁路道岔需要人工扳道。图据百度

兰新铁路是我国东西走向最长的一条铁路,以此为依托,该铁路在新疆境内发展出多条支线铁路。1971年12月,全长457公里的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段开始修建,1984年8月正式运营。1985年5月,全长476公里、自乌西站引出至中哈边境口岸阿拉山口站的兰新铁路西延线动工修建。

1992年9月,在兰新铁路开通30年后,兰新铁路复线开工建设,仅用两年时间建成,兰新铁路的运输能力从过去1200万吨增长到3000万吨。此后,兰新铁路又经历了电气化改造和6次提速,运能大增,目前年货运能力已达7000万吨左右,客运列车最高时速可达140公里。

乌鲁木齐铁路局党委书记管亚林告诉记者,兰新铁路铺轨进入新疆以来,新疆铁路从无到有,从单线到复线,铁路布局从“一”字形到“人”字形再到现在不断扩展的网络布局,见证了新疆改革开放后飞速发展的步伐和铁路建设的辉煌成就。

□大事记

●1985年5月,全长476公里、自乌西站引出至中哈边境口岸阿拉山口站的兰新铁路西延线动工修建,1990年9月全线通车,贯通了东起中国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的第二座亚欧大陆桥,使新疆由封闭的内陆地区一跃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桥头堡。

●1992年9月,兰新复线开工建设,仅用两年时间建成,兰新铁路的运输能力从1200万吨增长到3000万吨。

●2009年11月5日,乌西-精河间复线竣工,次年电气化工程竣工。

□亲历者

一多半工作靠人力完成

姓名 何文周

年龄 80岁 职务 兰新铁路建设者

1952年,兰新铁路刚从兰州正式动工时,我已经是有两年铁路建设经验的“老手”,实际上,那一年我17岁。

我是河北人,1950年,新中国刚成立不久,开始修建天水至兰州的铁路,需要招大量工人。我有一位朋友的哥哥刚好负责河北招工,我和朋友就去修铁路了。

远离家乡去西北修铁路,实际还是因为家贫。记得招工宣传时,修铁路给小工每天发3斤小麦当成工资,相当于当时的1元钱,这对于农村家庭来说非常诱人,于是我和朋友坐了3天的车抵达天水。

因为岁数小,起初我在工地的工作就是将码成堆的水泥搬下来,给袋子拆线,方便工人们搅拌,就这样,我一直干到天水至兰州铁路完工后。1952年,我又跟随建设队伍从兰州向新疆建铁路,没想到,一路向西,我的大半生便在新疆度过,而且再没离开过铁路系统。

千人长队高喊“把铁路修到新疆去”

我当时所在的单位是西北铁路工程局第三工程段第九连队,第一个工程点就在离兰州几十公里的地方。记得队伍开拔时,1000多人排成长队,背着背包,如同奔赴前线的部队一般穿过兰州市区,场面相当壮观。我们向路两边的人群挥手致意,高喊“把铁路修到新疆去”,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年轻的笑容和热情。

到工地后,我从事的是砌石工作,就是用石头砌成围挡,保护路基和桥墩不受损。就这样,我们开始向新疆进发,一直到1958年,兰新铁路跨入甘、新交界的红柳河,进入新疆境内。

红柳河大桥位于星星峡附近,我们在这里施工时是夏季,高温干旱严重困扰着队伍。由于缺水,工程队派出了一支找水队伍,他们在星星峡周边发现一眼苦水井,拉回来的水又浑又苦,人喝了后,拉出的大便都是黑的。就这样,我们克服了很多困难,在戈壁滩干了三四个月建成了红柳河大桥。当队伍继续向新疆挺进时,看着桥上铺好的铁轨,我们心里充满自豪,大家喊着“把铁路修到新疆去”的口号走向更加荒芜的新疆戈壁。

“大风小干、小风大干、无风加油干”

在向新疆挺进的过程中,我先后参加了兰新铁路大河沿大桥、塔尔浪大桥等重点工程的修建。

在建设大河沿大桥时,这里的狂风让我至今记忆犹新,12级大风刮起来,长1.5米、上百公斤重的涵管都能被吹走,这时候,工人们都戴着防风眼镜,用布包着嘴巴,在大风中仍然不停工。我还记得当时的口号是:“大风小干、小风大干、无风加油干”。每个人都充满了力量,即便一天12小时上班,也总是有使不完的劲儿。

和现在修路的条件不同,兰新铁路建设时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机械设备可用,一多半工作需要靠人力来完成,比如现在的吊车可以把很重的东西从路这边调运到另一边,但在那时候,我们只能用土办法解决,立一根长木,再水平接一根长木,下面用绳子吊着筐子,通过人拉的方式,把重物进行平移,大家把这种工具叫做“扒杆”。

和我一起修建兰新铁路的工友都是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我们就用这样啃硬骨头的方式将铁路通向了新疆。兰新铁路1962年通车后,我们这些当年的临时工也都转正成了新疆第一批铁路建设者,我后来陆续在奎屯、阿拉山口、吐鲁番工作过,建铁路、搞维修,甚至还做过蔬菜采购工作,将新疆的蔬菜运往内地,支援其他地方的铁路建设。

1989年,我退休后,每隔几年就要前往内地,当火车途经大河沿和红柳河时,我总是透过车窗向当年战斗过的地方望去,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桥梁已经废弃,可远远地看着矗立在戈壁上的身影,就仿佛将我带到了那个火热的年代,似乎还能听到战友们在狂风中的呐喊声。

兰新铁路,已经成为我一生永不能磨灭的记忆。

原标题:家园60年·新疆足迹:兰州到乌市这条铁路跑了10年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