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纪念抗战不能忘却的那些人]烽火侠侣:李友邦将军夫妇

2015-09-10 17:14:31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评论

李友邦原名李肇基,1906年出生于芦洲望族。李友邦系李公正后代。李家是个崇尚礼教的家族。李友邦自幼受父亲耳提命面,熟读圣贤经典之书,特别是李家的祖训:“退一步自然幽雅,让三分何等清闲。” 他本该是个恭敬的少年,然而他出生的那年,正是《马关条约》割让台湾10周年,随着他慢慢懂事,开始感觉到日本统治下做二等公民的屈辱。小小年纪就有了“国破山河在”的悲哀,滋生出反抗情绪。

他自幼怀有强烈的民族感情,少年时代就加入蒋渭水等抗日先驱所领导的“台湾文化协会”,积极参加反日活动。

1924年,尚处学生时代的他与同学林木顺、林添进等人袭击日本警察派出所后,遭日本殖民当局通缉,他背井离乡前往大陆,这是当时颇为轰动的“新起街派出所事件”。

此时,广州作为孙中山领导国民革命的中心,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有为青年。正在迷茫中的李友邦也赶到广州,随后加入黄埔军校二期就读。

欲救台湾 先救祖国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日战争正式爆发,抗日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李友邦对台湾革命与祖国革命有着明确而清醒的认识。他指出:欲救台湾,必先救祖国,将推翻日本在台湾的殖民统治与台湾回归祖国紧密联系在一起。

1939年李友邦在在中共浙江省委和国民党浙、闽两省政府的支持下,在浙江金华组建“台湾义勇队”及“台湾少年团”, 人数最多时候有480多人。同年10月,国民政府正式委任李友邦担任“台湾义勇队”队长兼“台湾少年团”团长,并晋阶为陆军少将。

原金华市台办主任金振林表示,这是大陆唯一由台湾人民组成的抗日队、第一次有组织的大规模抗日运动,并且是人数最多、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支抗日队伍。

\

1939年初李友邦筹组的台湾义勇队在浙江金华成立

台湾民族解放的先锋队

各地的台胞积极报名加入台湾义勇队,金华婺江之滨响起了雄壮的《台湾义勇队队歌》:“我们是抗日的义勇军,是台湾民族解放的先锋队,要把日寇驱出祖国,要把他在台湾的镣锁打碎!……”

队员短训后,义勇队开往浙东、皖南、赣东和闽南等抗战前线。当时的老队员王正南回忆说:“台湾义勇队的队员派到部队里面,有的当日语教官,教授一般的普通会话和前线喊话,开展对日军士兵的分化瓦解,宣传中国的抗日斗争是正义的;有的侦听日伪电台,翻译他们的一些情报;还有的翻译缴获的日军的一些秘密文件,提供给军事机关的有关部门。”

在台湾义勇队的成员中,受过专业训练的医务人才占有相当比例,李友邦决定在义勇队成立医疗工作部。1939年4月,义勇队设立了第一个医院。随着台湾义勇队的不断壮大,后来又附设了第二、第三、第四医院。

台湾义勇队少年团是李友邦的“宝贝疙瘩”,参加者都是不愿做日本统治者的奴隶而随父母逃来大陆的,年纪虽小,抗日热情却很高。他们巡回演出,慰问伤员,组织募捐,深受抗日军民欢迎。

\

李友邦将军夫妇

烽火侠侣 :心愿未了 斯人已去

1952年李友邦将军在台湾白色恐怖中遇害,牺牲时年仅46岁。李友邦将军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为两岸同胞所传诵。

尽管经常以抗日将领李友邦遗孀的身份出现,严秀峰本身就是一位勇敢的抗日女战士。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出身于浙江杭州富庶家庭的严秀峰才17岁,就效仿花木兰勇上火线,投身抗日,被称为“抗日花木兰”。

此后,她辗转浙江各地,当时李友邦正在金华成立“台湾义勇队”准备抗日,两人因而认识,并于1941年喜结连理,从此谱出一段战地情缘,成为远近知名的“烽火侠侣”。

“生逢沙场、死别冤狱,这半生魂萦梦系”,严秀峰曾如此描述这段夫妻情缘。

2015年6月14日,严秀峰与世长辞,享寿95岁,结束了她柔情坚毅的传奇人生。

严秀峰曾两次赴北京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与60周年的座谈会,追思丈夫及其他抗日先烈。老人在座谈会上曾说:“盼有生之年,在两岸同胞共同努力下,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这是我的心愿,也是包括李友邦将军在内的台湾乡亲的共同心愿。”

原标题:[纪念抗战不能忘却的那些人]烽火侠侣:李友邦将军夫妇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