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个教师节变迁:不变的是真情(图)
2015-09-10 10:37:18 来源:人民网
九月七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民族剧场,数百名老中青教师与演员同台表演,迎接教师节。丁根厚摄(新华社发)
9月8日,浙江省东阳市吴宁四校的学生正在为老师制作泥塑头像。包康轩摄(新华社发)
今天,一年一度的教师节到来。
从1985年的9月10日开始,我们即将迎来的是第31个教师节。已过而立之年的教师节,多年来的形式与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又折射出时代变迁的哪些踪迹?你还记得这些年我们是怎样度过教师节的吗?在老师们眼中,他们最期待怎样的教师节?
1 年长教师的回忆:第一个教师节领到了奶油蛋糕
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会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1985年9月10日,中国迎来了第一个教师节。
南宁市第四十四中学的退休教师潘静芳回忆,1985年举行庆祝教师节活动的时候,她已经在教师岗位上工作了18年。“那天我们都特别激动,教师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节日!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座谈会,每位老师都领到了1个奶油蛋糕和1本教师纪念册。”潘静芳回忆说。
潘老师的女儿李女士笑着回忆道,当时她才9岁,第一次见到奶油蛋糕,特别开心。“那时候还住在平房,有七八个孩子到我家里分享了这个蛋糕。蛋糕上写着‘祝教师节快乐’6个字,还有很多朵粉红色的奶油做成的花,孩子们都抢着要吃奶油花。到第二天,我们拿剩下的蛋糕蒸热了吃,却傻眼了,奶油全化了。”李女士说,这个已经成为她们家的一个笑话了。
对于生活在上世纪80年代的很多人来说,蛋糕的确属于稀罕品,以至于有人不知道奶油遇热会融化。“我们那个年代的人,虽然穷,但是很质朴、很纯洁。”青海省格尔木市八一中学的退休教师胡小宁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胡小宁从1988年7月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她回忆说,在那个年代,格尔木市还很贫穷,学校条件很不好,但是会在教师节的时候举办表彰大会,评选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以及先进工作者,并给每一位老师发放30元至40元的慰问金。“40元在那个年代已经不少了呢!”胡小宁略带欢喜地说。
胡小宁说,除了“发奖金”和“发奖状”,学校还会组织一些有意思的活动来庆祝教师节,比如师生同台演出就是她每年最期待的。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提起1988年教师节的演出,胡小宁情不自禁地唱了出来。她回忆道:“那首歌的音调很好听,我站在舞台上跟孩子们一起唱这首歌,自己觉得很激动,学生们也都挺高兴的,后来我们那首歌还获了奖。”
“那会儿的孩子喜欢送我一些简单的小礼物。”胡小宁回忆道,“比如画一幅画呀,做一些小手工啊什么的,我看到了心里会觉得暖暖的。”
2 年轻教师的述说:收到祝福视频时感动得快哭了
相比刚设立教师节时的情况,现在民众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了不少,教师节的庆祝形式不断翻新,特别是近年来,教师节的庆祝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座谈会外,有的学校举办教职工运动会、教师表彰会等活动,有的年轻教师也会私下举办庆祝派对或者聚会。不过,在很多老师看来,学生送一些简单的节日礼物表达心意,感谢老师多年来的培养与教育是可以理解的,但过分的盲目攀比是不可取的,也会对老师造成困扰。
青年教师白雪丽在陕西省神木县职教中心任教,当提起教师节时,她的语气是美滋滋的:“每到教师节,同学们会在我上课之前跟我说‘老师节日快乐’,一般是班长喊‘起立’,然后全班同学集体站起来说,虽然礼物不大,但我还是会觉得很惊喜。”
最让白雪丽印象深刻的一份教师节礼物是去年的“短信炸弹”。“去年的9月10日,我的手机从早上8时开始就响个不停,全是祝福我节日快乐的短信,有的号码我根本就不认识,后来才知道是同学们发动他们身边的小伙伴一起给我发祝福短信。”白老师说,那一天她一共收到了300多条祝福短信。
在青海省格尔木市第二中学的青年教师马有德的记忆里,去年他被一份教师节礼物感动得快“哭了”。
“我跟学生们的感情十分深厚,很多已经毕业了的学生还会在教师节发短信、发微信对我表示祝福,去年有几个学生还一起录了一个祝福视频发给我。”马有德告诉我们,“我一个大男人,看到那个视频都快感动得哭了,这些小家伙们很会玩,也很懂事。现在科技太发达了,我以前上大学的时候想给我的高中老师送祝福都是写信,就连打个电话都很难,但现在孩子们想我了就随时可以给我发微信,很方便。”
马有德说,除了祝福的方式变得多样,现在的学生心思也很奇特,也变得很大胆。有一年的教师节上,学生们曾“罢课”为他庆祝节日。“刚走进教室的时候,桌子全被拉到了教室后面,学生们全站着,我还吓了一跳,以为他们要‘造反’了。”马老师笑着说,“没想到他们集体喊了一声‘老师节日快乐’,然后就‘变’出来一个蛋糕,开始往我脸上抹奶油,就这么闹腾了一节课。”
回忆教师节,对马有德和白雪丽来说都是一件享受的事情,但对马有德来说,这些回忆除了甜蜜的内容之外,还有一些令人感到“惊悚”的。“记得在很久以前的一个教师节,有学生家长要送一块玉佩给我,我退回去之后,他以为我是想要钱,就非要塞钱给我,结果被我严辞拒绝才算罢了。”在有着10年为人师表经历的马有德看来,教师节时,他最想收到的是孩子们的心意,至于有些家长热衷于送钱财和贵重礼品,反而让教师节变了味儿,也令老师们作难。
3 变与不变之间:承载着社会的变化
虽然今年9月10日教师节刚过而立之年,但中国尊师重教的传统却是历史悠久。先秦时期,《吕氏春秋·劝学》里已有“疾学在于尊师”和“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唐代韩愈《师说》中的名句“古之学者必有师”以及北宋李觏在其《广潜书》中所说的“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等,都阐发了尊师重教对于社会和谐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中国古代,虽然没有明确出现“教师节”三个字,但是每逢孔子诞辰之日,经常要举行隆重祭孔大典。农历八月廿七,国都和各州、府、县都要举行孔子诞辰祭典,主祭者为地方首长,朝廷或由皇帝亲临主祭,祭典非常隆重。
而今,自从1985年中国正式将9月10日定为教师节,作为一个国家层面设立的节日,教师节早已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仪式。
“教师节对于所有教师而言,是一个提醒:教师是一份特殊的职业,值得我们一生去奉献。而对全社会而言,庆祝教师节,既是因为教师关乎社会未来事业,应该被重视和尊重,更是源于中国尊师重教的传统。”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涂光晋教授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多年来,教师节一脉相承,未曾改变的是设立的宗旨即提高人们对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贡献的认识和评价,一次次的庆祝与祝福,承载着人们对教师教书育人的感激之情和全社会对尊师重教精神的继承,不过,这些年来,表达祝福的形式也经历了一些变化,从上世纪80年代最朴素的尊师重情感,到中间一度因为过分重视礼物而悄悄变味,原本用来表达敬意的教师节礼品变了味,许多家长希望通过送礼的方式让老师多关照自家孩子,而近年来的祝福又从有形向“无形”转变,逐步向着风清气正的方向转变,教师节礼物和庆祝方式的变迁,本身也承载着社会风气的变化。
原标题:31个教师节变迁 不变的是真情[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 (2015-05-23)二季度综艺混战:叫座是《跑男》 红的是郑爽!
- (2015-05-23)揭秘何炅演艺之路 “何老师”真的是老师
- (2015-05-29)贵阳数博会八论:植入的是理念 改变的是方式
- (2015-06-05)重庆各界人士缅怀大轰炸遇难者:战争中受害的是人
- (2015-06-06)网络欺凌造成的是真实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