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护林员20年守卫绿洲 受邀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观礼

2015-09-09 20:36:27 来源:中国新闻网

评论

护林员20年守卫绿洲受邀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观礼

图为马晓华在北京参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观礼时留影。 马晓华供图 摄

新疆兵团护林员20年守卫绿洲 受邀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观礼

中新网乌鲁木齐9月9日电 (戚亚平 张丽红)“我亲眼观看了‘胜利日阅兵式’,我们的祖国在不断强大,国歌响起的那一刻,我真的无比自豪……”说起到北京参加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观礼活动的情形,马晓华至今记忆犹新,难掩激动。

9月3日,马晓华等六位新疆劳动模范受邀在北京参加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阅兵观礼。

1995年,马晓华从喀什武警支队复原回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一五〇团,子承父业被分配在该团林业工作站任护林员。马晓华以一个纯朴回族汉子所特有的韧劲,主动承担起了自己所在单位的育林、护林和荒漠植被的管护工作,与无情的风沙和干旱展开了殊死搏斗。

为了方便林地的管护工作,马晓华时常独自一人住在离连队四、五公里远的地方,白天顶着烈日干活,饿了就啃一口自带的干粮,渴了就饮一瓢沟渠里的水,遇到风沙天气,伸手不见五指,满身沙粒,还要摸索着劳作。晚上枕着沙包入睡,半夜常常被呼啸的大风惊醒。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20年,马晓华却从来没有半句怨言。

2000年3月,马晓华从甘肃临夏娶回了一位回族姑娘。为了能使妻子安下心来,马晓华就给妻子讲父辈们坚守风沙前沿育林、管护荒漠植被,为全团农业生产、居住环境、抵御风沙的侵害付出的辛勤劳动。慢慢地,妻子不仅理解了他,还开始支持他的工作,在照顾老人之余,经常到地里帮马晓华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马晓华深爱着自己的团场,更加热爱林业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成为护林员的二十年来,马晓华一年四季总是忙得不亦乐乎,春秋两季忙植树,夏季忙浇水,冬季忙管护。每年春节的喜庆气氛还没有散尽,就开始忙碌起来,剪枝、扎林、没日没夜的劳作在沙海深处。

在沙漠里植树,浇水特别困难,马晓华所管护的380亩林地,地形非常复杂,有些林床被沙掩没,要及时清理后才能浇水,因此每浇一次水就得半个月才能完成,每次都是筋疲力尽、体力透支。妻子埋怨,父母心疼,但全家人看到他辛勤抚育的树苗成活率高,长势旺,都感到由衷的欣慰。

辛勤的耕耘换来了丰硕的成果,马晓华管护的1.12万亩沙漠植被完好无损,380亩防沙基干林苗木成活率达到了85%以上,他所管理的10亩胡杨苗圃,苗木长势良好,确保了团场造林用苗。

马晓华的林木管护工作得到了全团干部职工的认可,连续多年被评为一五0团植树造林先进个人。2008年至2014年,先后荣获“兵团防沙治沙先进个人”、“新疆自治区绿化奖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劳动模范”、“新疆自治区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其光荣事迹也被制作成电教片在新疆兵团电视台播放,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马晓华不仅把自己的工作干得红红火火,还带动了身边一批人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目前,一五〇团每年春秋两季植树造林活动已蔚然成风,大到年近八旬的老翁,小到六七岁的孩童,他们为一五〇团的生态环境建设贡献着自己的一份份微薄之力。

如今,团场种棉花的职工富了,养牲畜的职工住上新房了,唯独护林员马晓华,依然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风里来,雪里去,在沙海深处,守望着一片片绿洲,用自己的行动阐释者着一个共产党员对林业事业无悔的追求。

一五〇团地处中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东西北三面环沙,素有“沙海半岛”之称。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一颗人造卫星很惊奇地发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有一块绿洲,联合国粮农组织派出13个国家的专家前来考察。经实地考察,发现这是新疆兵团一五〇团第一代军垦人营造的长47公里的防护林,被专家们誉为“人与沙退和谐相处的奇迹”,引起了世人的关注。

建团50多年来,一五〇团牢固树立生态立团理念,坚持不懈地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现已在沙漠腹地中构筑起了以林为主,林灌结合的四级生态防护“绿色屏障”,目前全团防护林总面积达到34.5万亩以上,几十年间向沙漠挺进了60多公里,上演“人进沙退”奇迹。

原标题:护林员20年守卫绿洲 受邀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观礼

[责任编辑:]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