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渠特展见证故宫文物的流失与回归
2015-09-09 15:30:44 来源:新华网
全长528厘米的《清明上河图》10年来首次全卷展出
院庆90周年特展《石渠宝笈特展》昨日开幕引发轰动
9月8日,一位市民在参观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当日,作为故宫博物院90周年院庆的重要活动,“石渠宝笈特展”在北京故宫开幕。 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作为故宫博物院90周年院庆的重要活动,《石渠宝笈特展》昨天在武英殿正式开幕。展厅大门开启,观展的队伍很快就排到了大殿外的台阶上,而在重点展品如《清明上河图》的展柜前更是人头攒动。国宝书画汇聚一堂,伯远帖卷、游春图卷、出师颂卷、 五牛图卷……仅仅这些展品的大名就已经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石渠宝笈》可谓故宫皇家收藏书画的家底清单。清宫书画著录分三次编撰,分别在乾隆九年、乾隆五十八年和嘉庆二十一年,因此成书分为《石渠宝笈》“初编”、“续编”和“三编”。全书编撰总共耗时七十四年,投入编纂词臣前后有三十一人,共著录了历代书画藏品万余件。
距《石渠宝笈》三编编纂完成至今,已经过去了两个世纪。伴随世事播迁,《石渠宝笈》所著录的书画也经历了聚散分合。在清代晚期和民国初年,原存于紫禁城的珍品书画大量流散出宫。随着故宫博物院的建立,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流散之珍宝不断重新汇聚于紫禁城,并得到了妥善的庋藏与修复,重现昔日神采。
谈到历史上故宫文物的“出”与“回”,《石渠宝笈特展》的策展人之一、故宫书画部专家张震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当时文物出宫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个是八国联军进京掠夺。张震谈道:“我注意到了好多作品都很可能是在八国联军进京时受到掠夺,包括前一段时间炒得沸沸扬扬的《女史箴图》,现在还在大英博物馆。这些作品是如何出宫的,一些具体的细节,很难有一个能让所有人都信服的定论。但不管怎么说,这些文物的流失都是当时国家积贫积弱造成的。”文物出宫的第二个途径就是末代皇帝溥仪大量的赏赐。因为清朝灭亡之后溥仪虽然退位,但他依然在故宫里面住。鉴于当时的形势,在1922年到1925年间,他以赏赐为名,把故宫藏品赏赐他的亲弟弟或他家族里的其他人,最后导致这些东西流到宫外。
9月8日,人们参观宋代米芾的《三札卷》。 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持续到现在的故宫文物回归,征集起到了重要作用。张震介绍,文物重回故宫还有一条途径就是民间捐赠。“个人捐赠中还包含着一些比较复杂的情况,很多文物并不能算是完全无偿地捐献出来,因为政府都会给予一定的奖励,当然这个奖励和所捐文物的价值是没法比的,所以现在我们笼统地称为捐赠。另外,重金回购是文物‘二进宫’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比如《五牛图》,是在境外花重金买回来的,当时周总理特批、国家花钱买回来的。”国宝“二进宫”,最主要的还是国家文物局的调拨。东北博物馆征集的流散文物,还有民间捐赠以及国家收购,一般都是经过调拨,文物才重新回到故宫。“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都是保管国家文物的,真正的文物权属于国家、政府。故宫博物院的角色是一个维护者和保管者。文物回到故宫之后,还要经过故宫的一些确实可以称为国手的人进行修补和装裱,这些人也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比如《五牛图》,当时收回来的时候跟现在完全是两个样子,缺色、掉色,破得特别厉害,有的地方可以说惨不忍睹。修复后,现在人们看到的就好多了。”
北青报记者在“重回石渠”展厅看到, 作为特展中的重要展品,隋人书《出师颂》、元代张达善跋《出师颂》同时亮相。《出师颂》、元代张达善跋《出师颂》,本为一卷,1922年逊帝溥仪以之赏赐溥杰,后被割裂,离散于民间,分别于2003年、1997年被中国嘉德的专家发现,通过嘉德拍场展示给世人,并最终合璧回归故宫。这两件国宝见证了《石渠宝笈》著录清宫流散书画回归的历史进程,其中隋人书《出师颂》由故宫博物院出资2200万元购藏;元代张达善跋《出师颂》为2013年中国嘉德成立20周年之际,由中国嘉德创始人陈东升倡议,中国嘉德与红树白云楼主人共同捐赠给故宫博物院。
9月8日,人们在参观“石渠宝笈特展”。 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相关链接】
展厅限流两百人 专人24小时值守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此次特展是故宫博物院书画部数十位专家耗费数年整理研究的成果,展览分为“典藏篇”和“编纂篇”两个部分,分别在武英殿和延禧宫两个展场同时展出。
故宫博物院目前统计出来的石渠著录,包括书法228件(其中故字号156件,新字号72件),绘画1001件(其中故字号743件,新字号258件),共计1229件,其中宫内旧藏899件,新中国成立以后回归藏品330件。
故宫博物院馆藏历代名家书画真迹众多,其中不乏宋元之前的作品。但是,书画文物不比青铜器、瓷器等其他文物,由于质地多轻质易损,而年代久远的作品因之前收藏条件的局限和流转次数较多,曾发生过不同程度的伤害,这就给今天的文物藏品保护增加了难度。为此,故宫博物院规定对于珍贵书画藏品,只在春、秋季节方可以展出,每次展出时间不得超过两个月,一次展出以后这件书画藏品必须回到库房“静养”三年以上。
公众熟悉度最高的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此次展出备受关注。特别是此次这一全长528厘米的书画作品全卷铺开陈列,亦属难得一见。10年前,为了庆祝故宫博物院80岁生日,这幅作品曾经展出。之后只分别在香港和日本展出,但都未曾全卷展开。因此,为保证这些珍贵书画健康稳定、益寿延年,北青报记者获悉,《石渠宝笈特展》决定在两个月的展期中间有一个更换展品的环节,即10月12日将更换部分书画展品,使得一些重要的书画藏品实际展期只有一个月。这一方面让观众能够看到更多故宫博物院的书画珍品,另一方面也是对珍贵书画的一种特殊保护。鉴于展品的珍贵,此次展览在原有基础上,在武英殿东西配殿和延禧宫展场加装恒温恒湿设备、展柜;24小时供电,专人24小时值守;控制同时在展厅内参观的观众人数不超过200人,以保持良好的文物展品保护环境和观众参观环境。
据悉,《石渠宝笈特展》分为两段展期:第一展期 9月8日至10月11日,第二展期10月13日至11月8日。(文/记者 王岩)
原标题:石渠特展见证故宫文物的流失与回归[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