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山一村官受贿百万 退休六年被查
2015-09-09 12:48: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4年10月27日,年逾古稀的殷某涛接到东区纪工委电话通知后,一个隐藏6年的秘密被揭开:在担任东区柏山经联社社长13年间,殷某涛共侵占、受贿上百万元。
据了解,这是中山率先在全省启动“办案协作区”制度以来,由镇区纪委查处的“第一案”。该制度通过联合办案、异地交叉办案等手段,有效解决了基层纪委查办案件“不会办”、“不能办”、“不敢办”的“三不”问题。
办案协作区提升办案效率
由于权责不对等、熟人社会等原因,镇区纪委一直未能充分发挥作用。去年10月,中山纪委在全省率先实行办案协作区制度,着力破解基层纪委“三不”问题。以殷某涛案为代表的柏山村案,就是办案协作区首次启用的经典案例。
东区柏山经联社地处中山市城区中心,是市委市政府驻地所在地,也是东区经济发展的“排头兵”。早在20年前,该经联社资产已超过4000万元。去年以来,柏山社区不少群众多次上访,焦点是集体账目混乱、资产处置不当。
面对群众的呼声,东区党工委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研判事态,迅速成立专责领导小组,开展专项查办工作。对此,市纪委领导给予大力支持,决定首次启动办案协作机制,由市纪委三室、东区纪工委、东区公安分局以及其他镇区纪委抽调办案骨干组成11人专案组。
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专案组建立“定期会诊制度”,每天集中研究最新案情,把握侦查重心和方向,每天明确责任分派任务。为确保快速攻坚,调查组在审查经联社社长殷某涛的同时,分三路对行贿人、中介人、其他两委干部同步展开调查。经过办案人员的共同努力,连续获得10多个调查对象的重要供词证据。为查明赃款去向,调查组还奔赴四会监狱提审服刑人员,调取大量书证物证,形成完整的证据锁链。
最终,以殷某涛为首的“村官”腐败窝案浮出水面。1996年—2006年间,柏山社区两委干部通过挪用公款、收受贿赂等方式致使经联社蒙受重大经济损失,涉案金额超过百万。
“如果没有多方的联动协作,这起案件的破获不会那么容易。办案协作区机制的启动使得本次案件的查处进展更为顺利。”东区纪工委负责人表示。
三管齐下编织制度笼子
如果说“查处一案,教育一片”让干部“不敢腐”、“不想腐”,那加强长效制度建设就是让干部“不能腐”。近年来,东区党工委认真推动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双责联动”,从制度、教育、监督三方面发力,编织约束权力的“制度笼子”。
不久前,东区党工委出台一系列制度,党工委书记谭振东与50个单位负责人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约法三章,明确责任。
针对廉政风险领域如专项资金、“三公”经费、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农村“三资”等,东区党工委、办事处立足防范在前,决心通过改革强化管理,分别成立区财经管理领导小组、区采购招标办、区“三资”办公室等机构,加强制度建设,实行专责监督。比如该区采购招标办出台了多项制度文件,推进全区政府采购和工程招标工作“一盘棋”管理,坚守招标限额底线,试行中介机构摇珠制度等,争取从源头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
为了让柏山案件的“前车之覆”成为“后车之鉴”,东区党工委决定召开专门的警示教育大会。区纪工委在案后十天拍摄制作了专题教育片,集中全区近300名党员干部进行观看,通报了本案案情以及其他作风建设中的反面典型。不少干部对这种“身边人、身边事”的警示教育感触极深,达到了查处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为充分发挥镇区纪检、监察、审计“三合一”改革优势,东区每年对辖区内所有社区和经联社开展审计“体检”。2014年农村审计工作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36条,提交审计报告28篇,运用1宗审计结果开展办案工作。今年上半年,东区共立案5宗,办结5宗,均为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比去年同期增长150%。(记者/郑平 实习生/徐子渊 通讯员/钟继煊)
原标题:广东中山一村官受贿百万 退休六年被查[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