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专家:外储“瘦身”不等于资本大幅外逃

2015-09-09 07:33:28 来源:新华网

评论

汇改相应付出“成本” 双向波动或成常态

中国外汇储备最近几个月连续下降,8月份更是创下单月减少额历史新高,市场因此担忧外储“瘦身”与资本大量流出有关。对此,专家分析,短期内外储减少是央行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所为,是汇改必须付出的“成本”,不等于资本大量外逃。随着中国经济企稳和人民币汇率趋于稳定,未来外储双向波动或成常态,没有必要过分悲观。

创单月最大降幅

最近,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连续“瘦身”令市场格外关注。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末外汇储备余额从3.65万亿美元下降至3.554万亿美元,减少939亿美元,为连续第四个月下降。8月降幅创下单月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外汇储备连年大幅增长。2014年6月末,外汇储备达到39932.1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此后开始下滑,至今年二季度,中国外汇储备已经连续4个季度下滑,降至3.65万亿美元。

中国外储减少影响着全球资本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算,过去10年,全体新兴市场外储规模合计增加将近7万亿美元,去年年中达到约8.05万亿美元的巅峰,外储增量约有一半来自中国。中国大量囤积美国等其他低风险富有国家的债券,支撑了这些国家20年的债券牛市,也是他们过去10年举债成本减半的主因。

有分析推断,随着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外储减少,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款成本将上升。

磨合期“缩水”正常

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外美联储加息预期强烈,很多人据此推测外储下降有可能是资本在大量外逃。对此,专家予以否定。“我国外贸一直保持顺差,从这个角度看,外汇供给在增加,所以当前外储减少一定是有资本流出,主要是因为央行为稳定人民币汇率,在市场上卖出外汇收回人民币造成的。”暨南大学国际金融与商务研究所所长孙华妤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从8月11日完善中间价报价机制改革以来,我国汇市仍处于“磨合期”,外储在这期间较大幅度下降也是必然的。据机构申宏宏观介绍,8月11日央行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后,人民币出现阶段性大幅贬值。随后央行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来稳定人民币汇率,导致在岸美元兑人民币即期外汇市场成交额暴增。

此外,外储减少还有诸多其他原因。方正证券分析,第一个原因是美元升值所带来的外汇资产重估,包括外储中的欧元资产和其他资产;第二个原因是民间藏汇。企业和居民持有外汇意愿增加所带来的外汇资产的转移,即部分外储由官方流向了民间。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有部分企业加快偿还对外债务,也带来了一定规模的外汇储备下降。

专家指出,资本有一定流出并不代表大幅外逃。孙华妤说,首先,在很短时间内有上万亿资本流出才算大幅度出逃,而当前流出幅度不大;其次,外资并非恐怖性出逃,从商务部提供的最新数据看,外资仍在进入中国实体经济,他们并未对中国经济失去信心。虽然有些资金短期内从中国的金融市场转向海外金融市场,但属于正常的市场调整。

“目前资本外流也与我国鼓励企业走出去以及建立亚投行有关,是我国主动在全球进行资本配置的行为,并非资本大量外逃所致。”孙华妤说。

“弹药充足”不必惊慌

短期内外储流出并不足以撼动中国外储的“大身量”。民生宏观分析师张瑜认为,中国目前外汇储备“弹药充足”,短期在人民币较强的贬值预期下耗费一些成本是必然的,如果央行眼下不干预汇率市场,一旦形成趋势性的贬值预期,后续在套利资金的冲击下成本将会更高,但待长期汇率校对完成后,央行干预会退出。

多家机构预测,随着人民币贬值压力的进一步释放,央行仍会继续采取行动来控制汇率,未来外汇储备存量还将缩减。

长期来看,外储双向波动或成常态,没有必要对外储下降过分悲观。孙华妤表示,如果下半年实体经济和股市企稳,资本流出不会大,倘若经济恢复得快,还会吸引更多资本流入。

为防止出现资本恐怖性出逃和恶意做空行为,孙华妤建议,要夯实资本流出的防护墙,一旦资本流出加剧,央行应采取降准或公开市场操作等措施,增加市场流动性进行补救。(记者 罗兰)

原标题:专家:外储“瘦身”不等于资本大幅外逃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