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深度 >

[胜利回响]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始游击反攻

2015-09-08 17:17:54 来源:中国广播网

评论

央广网北京9月8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1941年至1942年,因侵华日军集中兵力在后方进行“强化治安”的“治安战”,这两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根据地最为困难的时期。不过八路军、新四军依靠人民实行群众性的游击战,进入1943年以后,敌后解放区终于迎来形势的好转,被称为“黎明前最黑暗的日子”终于过去。这一年解放区抗日军民对日作战2万次以上,粉碎了日军的大规模“扫荡”、“蚕食”和“治安强化运动”,平原根据地得以恢复,山区根据地也获得发展。在这一年,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人口由上一年的5000万恢复到8000万,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又增长到47万人。

进入1944年以后,日本当局又向国民党战场发动战略进攻,为此不得不减少在后方徒耗力量而无太大收获的“扫荡”。与此同时,日军华北、华中还以伪军接替调走的日军担任后方守备,以抽出兵力用于正面战场。汪精卫政府所属的伪军虽因国民党军大量“曲线救国”投敌而不断增加,兵力达到90万人,却士气不高,战斗力低下。

中共中央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要求各解放区发起攻势,扩大根据地。此时八路军、新四军虽然武器简陋和弹药缺乏,仍然选择日伪当局的薄弱部位发起局部反攻。1944年上半年,山东军区以歼灭大股伪军和拔除深入根据地的日军据点为主要目标,展开春夏攻势,先后歼灭了吴化文、荣子恒等伪军的大部,打通了各根据地的联系;晋冀鲁豫所属冀鲁豫、冀南及太岳各军区以部分主力结合地方武装及民兵,向敌突出孤立的城镇及据点展开攻势,收复大片土地,将小块游击区扩展为大片根据地,并控制了部分黄河渡口,为豫西支队南渡黄河创造了条件;晋察冀军区积极向游击区和敌占区伸展,扩大根据地;晋绥军民加紧对深入根据地内敌人孤立据点的围困,开展“把敌人挤出去”的斗争,根据地得到恢复和发展。

1944年4月以后,国民党军面对日军的进攻又现大溃败,有几千万人口的地区被日军攻占,中共中央决定开辟新的战略区,并将日军新占领的广大地区作为扩大解放区的重要目标。当时人称:国民党把什么地方丢给日本,共产党就会马上派军队进到那里收复国土并建立解放区。

从1944年7月初开始,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组成南下支队进入新黄河以东地区,扩大了豫东根据地;新四军第五师奉命进入北上,在平汉线两侧开辟了豫南抗日根据地;新四军第四师从淮北出击,恢复了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

1944年下半年,华北根据地的八路军又发动秋冬季攻势,向敌占城镇和主要交通线推进,并组织群众开展交通破袭钳制敌人。这些攻势不仅解放了大片地区,也使以前被分割的根据地连接成大块,八路军、新四军控制了“面”,日军和伪军基本上都被挤压到主要交通线上而只剩“点”和“线”。通过局部反攻中,敌后战场上解放了1000余万人口,八路军、新四军至这年11月发展到65万人。

当时中国的两个战场形成鲜明对比,正面战场连续出现大溃败,敌后解放区战场则捷报频传,这也向全国人民显示出谁代表光明,代表进步。从1944年秋天起,中共方面联络行民主党派,向国民党当局提出召开各党派会议以废除一党专制,建立联合政府的要求。蒋介石的回答是“党派会议就是分赃会议,联合政府就是推翻政府”,顽固拒绝改革,这不但使正面战场的局面无法转变,内战危险也日益增长。

原标题:[胜利回响]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始游击反攻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